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4 条
[1] 卢琪. 杜仲绿原酸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微胶囊化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王仙. 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变异研究及黄酮提取工艺优化[D]石河子大学, 2010 .
[3] 唐亮. 杜仲优良无性系快速微繁殖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4] 郝琦. 钻孔减压配合海桐皮汤加味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5] 赵静. 四倍体与二倍体杜仲生长、抗寒及主要药物成分的比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6] 赵怡. 补肾法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7] 赵恩泽. 通络生骨胶囊原料药生产新工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8] 卿艳. 杜仲对照药材标定技术及质量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9] 覃勇. 中医三联疗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10] 彭胜. 杜仲叶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及桃叶珊瑚甙的制备[D]吉首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 条
[1] 李杨. 桃叶珊瑚苷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理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2] 郭旭东. 芦丁对奶牛泌乳性能、瘤胃消化代谢和对大鼠乳腺发育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3] 滕加文. 补肾壮骨胶囊干预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4] 刘迪. 杜仲叶抗疲劳功效分子机制与抗氧化作用关联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 2011 .
[5] 王大玮. 杜仲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6] 许乃霞.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
[7] 华洋林. 竹荪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8] 马卫明. 猪小肠抗菌肽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9] 熊志立. 青娥方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活性成分的相关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3 .
[10] 杜红岩. 杜仲含胶特性及其变异规律与无性系选择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43 条
[1] 艾清豹,刘德义,甘琼,何本玉,周飞. 大豆异黄酮对肉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9) .
[2] 刘传安,邹盛勤. RP-HPLC法测定杜仲叶发酵液中绿原酸的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 2005,(10) .
[3] 相启森,周俊,王冬,相梅,季鹏,武春燕. 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4] 余济海,邹盛勤.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杜仲叶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5] 许华. 杜仲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8) .
[6] 罗庆华,贺建华,刘清波,胡超英. 杜仲大蒜复方添加剂对草鱼免疫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8) .
[7] 曹俊辉,谢丽玲,杨素霞,胡建国. 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3) .
[8] 伍庆,王兴宁,夏品华. 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5) .
[9] 董雄辎,王丽平,司圣柱. 不同植物中绿原酸的提取[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1) .
[10] 龚丽霞,丁卓平. 葎草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许晓嘉,李向日. 杜仲生品和盐炙品质量控制探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2] 丁嘉信,李慧芬,崔伟亮,李荣荣. 杜仲的化学成分、药理及炮制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3] 曹文,朱玉婷. 佤族食疗起源及运用[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4] 李钦,孙彦超,杜红岩,付建敏,杜兰英. RP-HPLC测定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的含量[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 2008 .
[5] 苗苗,荣莹,左平国,吕慧,贾根梅,李莉华,孙桂菊. 12种市售食用花卉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A]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论文汇编[C], 2009 .
[6] 龚志南. 全杜仲胶囊在骨科中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A]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10 .
[7] 杨丽,张荣华. 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及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07 .
[8] 沈司京,陈重. 杜仲安胎功效探讨[A]新世纪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01 .
[9] 赵红霞,汪文来,鞠大宏. 单味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现代研究探讨[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 2009 .
[10] 向丽,张贵君,王晶娟. 杜仲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药鉴定学科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