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高巧慧. 桑黄发酵液总黄酮逆转SGC7901/ADR细胞多药耐药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5 条
[1] | 王齐.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2] | 任舒文. 几种海洋特征寡糖—胶原蛋白复配物对紫外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3] | 高轩. 小麦抗冻蛋白基因的分离与遗传转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
|
[4] | 江筠. 莲藕中抗氧化成分的抗HIV-1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 2010
.
|
[5] | 张静. 银杏黄酮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10
.
|
[6] | 孙霞. 血管紧张素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凝血酶神经毒性机制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
|
[7] | 黎继烈. 金橘活性物质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
[8] | 蔡淑娴. EGCG与和厚朴酚延缓衰老分子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
[9] | 龚志华. 茯苓辐照降解及其产物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
[10] | 赵启鹏. 基于抗氧化—指纹图谱相关性及PPARs蛋白表达的中药糖脉康颗粒止消渴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76 条
[1] | 史新强,沈业寿,卫自,马金宝. 桑黄胞内多糖对白血病细胞K56的增殖抑制效应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 2007,(06)
.
|
[2] | 刘忠平,庞会民,赵云霄,朱玉琢. 白头翁水提物的抗诱变和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 2008,(06)
.
|
[3] | 程舸,程惠贞,黄勇,王敏. 低温保存对牛精子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 1996,(02)
.
|
[4] | 徐忠东,彭景中.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06)
.
|
[5] | 陈艳,陈键. 穿心莲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J]安徽化工, 2009,(02)
.
|
[6] | 曾军,石国荣. 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和原理[J]安徽农学通报, 2008,(22)
.
|
[7] | 文汉,聂凡. 绞股蓝提取物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1,(01)
.
|
[8] | 何玲玲,王新,石中亮,孙伶,张英. 醇提板栗壳色素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
[9] | 陈春刚,韩芬霞.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3)
.
|
[10] | 付文杰,张莎莎. 茶新菇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9)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 条
[1] | 褚西宁,白玉明,口如琴,罗建颖,程巧梅. 虫生真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四卷)[C], 1996
.
|
[2] | 褚西宁,罗建颖,程巧梅. 棒束孢霉碱性磷酸酯酶部分理化性质的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四卷)[C], 1996
.
|
[3] | 樊金玲,朱文学. 沙棘籽原花色素单体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A]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
[4] | 孙世利,苗爱清,凌彩金,赵超艺,潘顺顺,庞式. 茶黄素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 2010
.
|
[5] | 张灵枝,陈维信,王登良,谭新东,郭剑英. 不同发酵程度普洱茶体外抗氧化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 2010
.
|
[6] | 韦红霞,韦英群,张树球,韦惊肢,莫翠新,唐一衡,李震. 核桃仁抗O_2~-能力的实验研究[A]广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 2003
.
|
[7] | 何星存,安婧,黄智,陈孟林. 改性铁屑内电解-光催化协同作用降解活性翠蓝及其机理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 2006
.
|
[8] | 何星存,安婧,黄智,陈孟林. 改性铁屑内电解—光催化协同作用降解活性翠蓝及其机理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 2007
.
|
[9] | 陈洁,林栖凤. 离体条件下O_2~■对水稻叶绿素的作用[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4
.
|
[10] | 程丽娟,胡克章,陈晓农,黄正明. 黄蜀葵花黄酮成分—F-6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实验研究[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 20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