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孙甜田. 长期施肥对黑土化学性质、微生物区系组成和活性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2 条
[1] 陈波浪.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2] 廖育林.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3] 闵红. 大棚蔬菜连作障碍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4] 李新旺. 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5] 王成雨. 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6] 孙曰波. 玫瑰(Rosa rugosa)根系生物学特性及对水肥空间异质性响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7] 吕长文. 不同类型甘薯生理特性与淀粉代谢及产量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8] 孙慧彦. 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动态评价与施肥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9] 杜君. 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10] 关二旗. 区域小麦籽粒质量及加工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17 条
[1] 孙慧敏,于振文,颜红,史桂萍.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3) .
[2] 高峻岭,高勇,宋朝玉,姜超群,李祥云,孙崧. 胶州市中肥力土壤最佳施肥量的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 2009,(10) .
[3] 田杰. 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3) .
[4] 冀春花,余伟,贾笑英,麦全法,刘志崴. 茄子“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08,(21) .
[5] 曲日涛,于凯,黄大方,宋海燕. 氮肥推荐方法研究进展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1) .
[6] 黄翠菊,王正福,黄昆,杨秀华,师明. 长期不同施肥结构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07) .
[7] 刁兴才,蔺青,杨荣光. 小麦—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2) .
[8] 周晓舟,唐创业. 免耕秋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
[9] 李燕敏,郝明德,赵云英. 黄土旱塬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8) .
[10] 耿培,曹国璠,丁飞. 水稻氮磷钾高产施肥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李顺江,安志装,赵同科,马茂亭,肖长坤,高忠义. 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白菜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 2011 .
[2] 郭建华,王纪华. 精确施肥中土壤养分与作物营养数据获取研究进展[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3] 史光华,孙振钧,高吉喜,刘成国,贾宁凤. 基于GIS的北京地区畜牧环境影响分析[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 2005 .
[4] 刘波,陆萍. 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博奕[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5] 李中阳,李菊梅,徐明岗. 长期不施磷肥我国典型土壤无机磷形态及速效磷的变化[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08 .
[6] 王茂凡,杨俊,杨汉竹. 氮磷钾肥不同水平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初探[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7] 宇万太,张璐,马强. 辽宁潮棕壤长期定位试验下肥料对作物产量的贡献[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08 .
[8] 王必英,甄洋. 煤矿区土壤污染成因与对策[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 2013 .
[9] 李学先,吴攀,袁旭,冉争艳,陈俊峰. 贵阳市花溪区水稻土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