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朱成. 桑叶有效部位制备与化学成分定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9 条
[1] 高轩. 小麦抗冻蛋白基因的分离与遗传转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
[2] 朱立才. 植物多酚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及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3] 张静. 银杏黄酮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10 .
[4] 陈丛瑾. 香椿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生物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5] 马英姿. 药用植物蚬壳花椒化学成分分析及繁殖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6] 王丽颖.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药效学解构与动态演变的多维度诠释[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 .
[7] 赵珺. 以环糊精为基质的扩张床吸附剂的制备及银杏黄酮的分离[D]浙江大学, 2010 .
[8] 苏春花. 箬竹林结构特征及竹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9] 许乃霞.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
[10] 王菲. 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11 条
[1] 周高宁,邹丽丽,李柏林.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及其主要应用[J]安徽化工, 2006,(02) .
[2] 陈乃富,韩邦兴,张莉,张凯. 金樱子总黄酮的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3) .
[3] 廖咏玲,许锋,程水源. 银杏叶萜内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9) .
[4] 刘晶芝,赵永光,冯玉珠,常丽新,高平章. 超声法提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4) .
[5] 郭雪峰,岳永德.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
[6] 龚建良,李姣娟,陈丛瑾. 微波法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
[7] 黄晓冬,黄晓昆,张月琼. 赤楠叶总黄酮微波-碱水法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 .
[8] 冉旭,刘学文,王文贤,陈畅. 苦丁茶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
[9] 夏敏. 废次烟草中茄尼醇提取条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5) .
[10] 龚丽霞,丁卓平. 葎草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粟本文,赵熙,黄怀生,郑红发,银霞,钟兴刚,刘淑娟. 绿茶总黄酮提取方法及其对羟自由基清除效果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2] 盛丽,苏碧泉.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 2005 .
[3] 徐志红,李磊,武法文,谭淑娟,张志炳.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改性及其在银杏黄酮精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 2005 .
[4] 张庆红,王洪星,谷洪燕. 银杏叶化学成分及提取分离研究概况[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 2005 .
[5] 叶希韵,康惠珠,程容懿,徐敏华,王耀发. 山楂叶总黄酮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脏器的保护研究[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 2001 .
[6] 赖宇红,童惠贞,吴垠,冼彦芳,朱焕容,余瑜. 水解测定银杏黄酮的探讨[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7] 应安国,许松林. 超临界萃取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及质量检测上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8] 张直峰,葛红秀,闫桂琴. 翅果油树种子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07 .
[9] 巩育军,薛元英. 溪黄草浸取液在双水相体系中分离富集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10] 赵华,张慧明,董银卯,都晓伟,邳楠,韩扬,何聪芬.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水提工艺的响应面优化[A]第八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