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22 条
[1] 李红.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杀虫晶体突变株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马栋. 利用SSR分子标记定位水稻短光敏雄性不育基因[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3] 吴娟. 印度酸橘CrNCED3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4] 蒋淑磊. 丹红杨和巨尾桉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5] 柴凌燕. 植物角质膜蜡质转录因子基因SHN1/WIN1的表达载体构建[D]郑州大学, 2010 .
[6] 徐谦. 拟南芥原生质体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7] 张景涛. 小麦TaPHR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8] 李卓坤. 小麦苗期性状QTL定位及株高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9] 齐照良. 小麦苗期抗旱性QTL分析和冰草BADH基因克隆[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10] 范素芳. 土壤水分胁迫对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1 条
[1] 李惠华.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激素代谢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2] 王兴翠. 生姜离体叶片植株再生体系及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3] 赵美荣. 扩展蛋白与植物激素调节的干旱胁迫下小麦细胞生长的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4] 刘玉博.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调控拟南芥体细胞胚根端分生组织建立的分子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5] 佘茂云. 小麦组织培养再生相关基因克隆及分子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6] 林玉玲.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SOD基因家族的克隆及表达调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7] 左应梅. 木薯光合特性的生理生态研究[D]海南大学, 2010 .
[8] 谭德冠. 巴西橡胶树体胚发生的改良及乳管分化研究[D]海南大学, 2011 .
[9] 李国龙. 甜菜苗期对干旱适应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10] 张丽莹. 水肥耦合对温室无土栽培水果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99 条
[1] 李爱贤,刘庆昌,王庆美,张海燕,侯夫云. 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1) .
[2] 韩金龙,邢燕菊,王同燕,阴卫军,徐立华,徐相波,邱登林. 玉米自交系幼苗与种子辐照效应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9) .
[3] 张倩,张洪生,盖伟玲,段梅堂,姜雯. 玉米品种早期抗旱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11,(02) .
[4] 白建芬,裴玉贺,赵秋霞,宋希云. 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山东农业科学, 2012,(03) .
[5] 杨俊兴,张彤,王磊. Ca-GA合剂和磷浸种对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萌发及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2) .
[6] 田增胜. 薄层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形态分化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9) .
[7] 贺杰,常景玲.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5) .
[8] 叶健,王小霞,符书兰,唐宗祥,吴峰,张怀琼,任正隆. 优良小麦转基因受体品种的筛选及成熟胚半胚培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2) .
[9] 毕会涛,李继东,黄付强,冯建灿. 移植胁迫对枣苗叶片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4) .
[10] 刘子凡. 作物对土壤干旱胁迫适应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唐宗祥,张怀琼,张怀渝,晏本菊,任正隆. 影响小麦成熟胚形成愈伤组织的因素[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2] 刘波,柯才焕,曾志南. 60Co-γ射线对长毛明对虾进行辐射诱变适宜剂量的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 2010 .
[3] 杨瑞陶,范燕萍,杜美娇,陈厚彬. 离体培养在植物成花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2 .
[4] 张燕,吴国良,丁春刚. 核桃生物技术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5] 张锦伟,许键,杨改刚,谭学林. 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筛选水稻苗期耐盐抗旱材料[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 2004 .
[6] 张林,服部一三. 水稻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增殖力的遗传分析[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7] 刘国道. 初探六个柱花草种子在高渗溶液中的萌发特性[A]中国草学会种子科技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 2005 .
[8] 陈发棣,蒋甲福,郭维明,房伟民,赵宏波. 小菊悬浮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 2002 .
[9] 陈发棣,蒋甲福,郭维明. 小菊悬浮细胞辐射育种初步研究 Ⅰ.基因型、外植体和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的选择[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 2002 .
[10] 刘太国,张文蔚,吴茂森,李世访,肖红,成卓敏. 植物激素对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