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0 条
[1] 郑国琦. 宁夏枸杞果实结构、发育与糖分积累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2] 姜英淑. 欧李抗逆性研究和不同资源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遗传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 2009 .
[3] 柳承希. 镉中毒对血管衰老的影响及冠心康的延缓衰老作用[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 .
[4] 谢学旺. 光合细菌产氢过程中能质传输及超声强化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 2011 .
[5] 王树林. 沙棘酒香味前体物β-胡萝卜素降解产香规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6] 李跃飞. 大白菜桔红心和黄心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基因定位[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7] 朱敏. 紫玉米高产栽培生理机制及其花青素特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8] 许乃霞.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
[9] 韩铨. 茶树花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10] 张刚生. 珍珠层的微结构及其中类胡萝卜素的原位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14 条
[1] 杨延兵,管延安,秦岭,石慧,王海莲,张华文,张晗. 华北夏谷区主要育成品种(系)小米黄色素含量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12,(01) .
[2] 何玲玲,王新,石中亮,孙伶,张英. 醇提板栗壳色素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3] 鲍彤华,钟桂芳. 葡萄籽原花色素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3) .
[4] 程孙亮,周宝利,马迎杰. 红果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
[5] 朵兴红. 班唇马先蒿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 .
[6] 任永丽,吴启勋,董海峰. 不同产地枸杞子质量的灰色模式识别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9) .
[7] 朱秀苗,吴学明,祝静静.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方枸杞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8] 李慧星,许彬,康清浦. 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稳定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4) .
[9] 滕长英,张立,邹宁,吴云杰. 不同提取方法对盐藻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9) .
[10] 韩秀萍,张绪元. 叶黄素着色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李雅慧,董诗源,余超,姜雨. 叶黄素在食品中的研究与应用[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 2006 .
[2] 刘俊,李继斌,汪洋. 天然植物抗氧化剂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 2006 .
[3] 孙要武,孙玲娜,李永志,李省三. 枸杞果防治大鼠脂肪肝的实验研究[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 2006 .
[4] 徐婉珍,吴向阳,黄卫红,韩建刚. 六钛酸钾晶须预富集ICP-AES法测定环境样品中Hg(Ⅱ)[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 2010 .
[5] 李雅慧,董诗源,余超,姜雨. 叶黄素在食品中的研究与应用[A]营养与食品——健康中国高级论坛Ⅱ论文集[C], 2008 .
[6] 孙波,李勇,吴洪丽. 蚕沙成分提取利用研究进展[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 2009 .
[7] 胡小明,代斌. β-胡萝卜素的性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A]现代农业工程与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论文集[C], 2005 .
[8] 王薇,韩鲁佳. 玉米蛋白粉中叶黄素提取及皂化工艺的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 2005 .
[9] 韩清华,杨炳南,赵东林,李义凡,赵庆亮,柏流芳. 枸杞热风微波真空组合干燥的试验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
[10] 王宏勋,张雯,颜克亮,张晓昱. 复合枸杞灵芝菌丝体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初步研究[A]首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