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0 条
[1] | 阚爽. 菇茑的化学成分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
|
[2] | 谢爽. 利用污水污泥和高浓度二氧化碳培养海洋微藻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3] | 王宏慧. 几种寡肽的固相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D]河南工业大学, 2010
.
|
[4] | 王群. 雨生红球藻优良藻株的筛选及其生理特性[D]暨南大学, 2010
.
|
[5] | 胡倩. 灯盏花化学成分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 2010
.
|
[6] | 边磊. 微藻对氮磷营养盐的脱除利用与废水净化[D]浙江大学, 2010
.
|
[7] | 卢艳民. 胭脂虫红色素提取与精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
[8] | 曹晓娟. 吸附功能高分子材料极性的色谱法定量表征研究[D]江南大学, 2011
.
|
[9] | 吴影. 生物活性小分子的电化学检测[D]西南大学, 2011
.
|
[10] | 高永平. 荧光探针用于神经递质、脂肪酸的测定及其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9 条
[1] | 姚新奎. 伊犁马、新吉马及其杂交马乳理化指标、泌乳特性初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1
.
|
[2] | 董玉莲. 一种海产小杂鱼酶解物生理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与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2
.
|
[3] | 李丽. 不同级分腐殖酸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对菲的吸附行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3
.
|
[4] | 滕长英. 雨生红球藻控制虾青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3
.
|
[5] | 朱飞鹏. 肾辐射损伤的骨代谢效应与补肾中药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 2003
.
|
[6] | 薛松. 海绵活性天然产物分离及结构确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3
.
|
[7] | 杨炜春. 几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
[8] | 李来生. 杯芳烃高效液相色谱和电色谱键合硅胶固定相的研究[D]武汉大学, 2004
.
|
[9] | 任秀莲. 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分离纯化研究[D]中南大学, 2004
.
|
[10] | 蔡琨. 大豆脂肪氧合酶好氧催化合成亚油酸氢过氧化物[D]江南大学, 200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7 条
[1] | 郑迪,段舜山. 普通小球藻和雨生血球藻之间的化感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
|
[2] | 孙曼,赵兵,姚默,李祥楠,廖雁,巩江,倪士峰. 金盏花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4)
.
|
[3] | 郭卫荣,李懿睿. 分散蓝102标准品的制备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9,(02)
.
|
[4] | 郝玉红,郭卫荣.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UV-1164的含量[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0,(01)
.
|
[5] | 郭卫荣,吴建军.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纯度[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0,(03)
.
|
[6] | 任姿蓉,迟海军,赵桂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焦化苯中噻吩[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3,(01)
.
|
[7] | 葛菊,李培清,蒋丽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荧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
|
[8] | 赵大球,薛银芳,周春华. 植物类胡萝卜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11,(02)
.
|
[9] | 王成涛,孙宝国,曹雁平,王静,张慧. RP-HPLC同时检测Zymomonas mobilis代谢组分方法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
[10] | 刘金海,王安利,王维娜. 草金鱼总色素稳定性研究(II)——酸碱度、维生素和有机物对草金鱼总色素稳定性的影响[J]水产科学, 2005,(0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 王莉晶,都振华,罗爱芹,孙立权. 亚叶酸钙在丙氨酸衍生环糊精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
[2] | 王全林,史萍萍,张书芬,沈坚,傅晓. 食品中斑蝥黄和苏丹红的多组分同时测定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07
.
|
[3] | 许英健,史晓凡,王福成. 蓝黑墨水字迹的种类及人工老化规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二卷)[C], 2011
.
|
[4] | Physiological adaption and ultrastructure change of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treated by NTG[A]长三角现代植物生物学与农业专题论坛论文集[C], 20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