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5 条
[1] 彭维兵. 四种新型18β-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修饰物成药性的初步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2] 陆政峰. 人参皂甙Rg1强化嗅鞘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
[3] 胡荣. 白芷中欧前胡素提取分离及主要药效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4] 李杨. 桃叶珊瑚苷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理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5] 陈竹. 9-O-小檗碱糖苷同系物的合成与降糖药理活性[D]西南大学, 2011 .
[6] 蔡飞. 滋肾丸药代动力学及其配伍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11 .
[7] 徐蕾.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FD临床研究及其主药人参的作用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8] 胡芳弟. 几种中药活性组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电化学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9] 李佳川. 基于本草知识的酒蒸黄连“止消渴”系统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10] 宋丽. 两基源中药花椒的质量等同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16 条
[1] 金光明,朋丽娟,戚宇,丁常宏. 中草药提取物对草杂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09,(02) .
[2] 许红英,韩利华,陈鹏. 活性染料HE-7B红的液相色谱分离[J]安徽化工, 2004,(04) .
[3] 王世宽,许艳丽,潘明,于海光. 甘薯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 .
[4] 赵静,杨俊霞,焦永康,李蕾,郭宝林. 不同基因型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的检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4) .
[5] 胡晓琴,蒋金和,马永杰,陈业高. 原人参二醇的制备与结构改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0) .
[6] 刘会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烧伤酊中黄芩苷的含量[J]安徽医药, 2009,(06) .
[7] 李颖.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概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5,(03) .
[8] 云彩麟,赵国君,宋宏春,赵松杰. 正交设计优化分清五淋胶囊剂醇提最佳工艺[J]北方药学, 2006,(01) .
[9] 高宝芝,房启麟,赵松杰,宋宏春. 正交设计优化分清五淋胶囊剂最佳提取工艺[J]北方药学, 2010,(02) .
[10] 汪晓阳,耿京龙,范常鑫,丁文,王晓东,韩雨梅,陈宝明. 超声波理疗复方中药导入制剂的研究与配制[J]搏击(体育论坛), 2011,(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 条
[1] 李帅,张燕,吴鸣建. 绿原酸及其类似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10 .
[2] 沈维治,廖森泰,邹宇晓,刘吉平,陈智毅,杨春英. 不同品种桑叶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 2009 .
[3] 张俊清,符乃光,谭银丰,刘明生.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大鼠血浆山柰酚代谢产物[A]海南省药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 .
[4] 程静. HPLC法在中药复方药动学中的应用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 2010 .
[5] 江华东.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的进展[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 2010 .
[6] 王乂,王金辉. 黄芩苷在大鼠体内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4 .
[7] 彭向前,王蕴. 抗病毒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A]第十二届山东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
[8] 李德秀.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9] 胡润淮,万焱. 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忍冬叶中氯原酸含量的测定[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 2007 .
[10] 胡杰,刘晓节,秦雪梅,张丽增,郭小青. HPLC法测定柴胡皂苷前处理酸化条件的优化及相关分析方法的评价[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