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4 条
[1] 母丽华. 煤矿安全预警系统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
[2] 高晓阳.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3] 李先锋. 基于特征优化和多特征融合的杂草识别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 2010 .
[4] 徐惠荣.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水果糖度检测模型优化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
[5] 张金秋. 大麻纤维的形态、结构与吸湿性能及其成纱品质的研究[D]东华大学, 2010 .
[6] 王慧慧. 鲜玉米果穗自动分级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7] 尹丽妍. 基于水势的玉米真空干燥传热传质模型及介电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8] 韩非. 蓝莓机器视觉识别与标定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9] 樊景超. 苹果果实病害近红外光谱信息获取与识别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10] 林宇亮. 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48 条
[1] 闫四玉,龚志强,揭小平. 基于特征的注射模型芯型腔自动创建实现方法[J]工程塑料应用, 2003,(11) .
[2] 吴和生. 谈谈《经济数学》教学幻灯片的制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01) .
[3] 罗敏雪. 根据椭圆共轭直径绘制椭圆曲线的算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
[4] 余景平,沈鹏程,路观平. 图形化技术在连拱坝结构静动力反应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Z1) .
[5] 李刚,柳中海,单春会. 水杨酸处理对哈密瓜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1) .
[6] 胡涛. 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4) .
[7] 汪建,杜世平,王开明. 茶叶的计算机识别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8] 贾科利. 信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5) .
[9] 梁高峰,贾宏汝,谷运红,秦广雍,王卫东.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9) .
[10] 李鑫,金兰淑,林国林,苗立新. 苹果梨单果重的近红外无损检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3 条
[1]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olor and Texture of the Soybean Leaf Nitrogen Diagnostic Model[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 2010 .
[2] 高洪燕,毛罕平,张晓东,周莹. 番茄叶片氮素反射光谱及高光谱图像的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3] 高晓阳,王泽京,毕阳,张明艳,李红岭,孔彦龙,毛红玉. 基于单片机和机器视觉的马铃薯品质分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4] 吴文强,蔡丽英,刘木华,林金龙,刘仲寿,范苑. 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冰糖橙糖度在线系统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5] 祝诗平,王一鸣,张小超. 基于PCA-MBP神经网络的NIR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3 .
[6] 段民孝,王元东,郭景伦,邢锦丰,滕海涛,赵久然.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7] 段民孝,范弘伟,王元东,赵久然,郭景伦,邢锦丰,王继东. 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品质育种的探讨[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8] 丁浩,蒋树屏,徐谋,王文广,李勇. 富水地层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 2009 .
[9] 汪荣峰,姜振东,张海波. 一种随机光滑曲线的生成方法[A]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 2001 .
[10] 郭培源,苑康强,陈文华,陈岩. 基于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嵌入式智能网关GUI设计实现[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