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邱玉亮. 利用HPCE对小麦HMW-GS标准图谱构建与品种品质效应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
[2] 李翔. 端粒介导的甘蓝型油菜人工小染色体的筛选和鉴定[D]河南师范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6 条
[1] 姚凤娟.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2] 刘卫东. 湖南假俭草遗传多样性、生理学特性及护坡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3] 王品美. 酵母甘油代谢工程与基因组重排构建乙醇高产菌株及相关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
[4] 曾兴权. 小麦抗条锈病种质的鉴定及其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和克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5] 张新梅.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的精细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6] 崔法. 高密度小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7] 石玉华. 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光能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8] 管延安. 甜高粱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能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9] 陈晓光. 小麦茎秆特征与倒伏的关系及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10] 李勇. 水氮互作对小麦谷蛋白亚基以及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的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99 条
[1] 周赓坚. 小麦抽穗期与开花期的关系及其遗传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6,(05) .
[2] 宋建民,吴祥云,刘建军,刘爱峰,赵振东. 小麦籽粒特性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2,(02) .
[3] 刘爱峰,宋建民,刘建军,吴祥云,李豪圣,赵振东. 山东省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2,(05) .
[4] 赵振东,宋建民,刘建军,刘爱峰,李豪圣,崔建民,吴祥云. 关于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4) .
[5] 李玉发,李淑芳,刘洪欣,何中国. 东北地区春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3) .
[6] 张敏,蔡瑞国,张坤普. 小麦面团稳定时间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3) .
[7] 张华文,田纪春,刘艳玲. 小麦品种间籽粒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6) .
[8] 刘艳玲,田纪春,陈洪美. 小麦面筋强度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1) .
[9] 管延安,李玉莲,王锡波,隋新霞,黄承彦,李根英,杨延兵. 不同地区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2) .
[10] 孙茂真,刘延涛,刘仲兰,王锡久,田霄凌,郭春荣. 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 条
[1] 韩立德. 菜用大豆品质研究概况[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5 .
[2] 蒋跃林,张庆国,张仕定,岳伟,姚玉刚.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5 .
[3] 倪中福,张义荣,梁荣奇,刘广田,孙其信. 分子标记与小麦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2 .
[4] 张宏,吉万全,任志龙,王长有,王秋英. 染色体工程法聚合小麦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研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5] 张立平,葛秀秀,何中虎,Mark W Sutherland. 普通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QTL分析[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6] 刘丽,刘建军,何中虎,杨金. Glu-1和Glu-3等位变异及1BL/1RS易位与面包和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7] 晏本菊,宋振巧,张怀琼,任正隆. 1BL/1RS易位对SDS沉降值和HMW-GS的多样性效应[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 2004 .
[8] 高翔,董剑,张改生,仝胜利,雷玲. 小麦F_1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的数量表现特征[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9] 刘奇勇,杨晴,李雁鸣.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和运转特点[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 2007 .
[10] 宋建荣,张耀辉. 我国条锈病核心疫源区陇南冬小麦育种策略[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