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丁猛. 历史街区交通微循环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 条
[1] 朱小刚. 高速公路视觉空间研究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2] 高卫东. 欧美杨不同品系苗木蒸腾耗水特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3] 马忠英. 基于新农村视角的西部农村公路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 2010 .
[4] 郑仲浪. 重载车辆作用下沥青路面层间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 2010 .
[5] 詹珽. 基于螺旋模型架构的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与应用[D]长安大学, 2010 .
[6] 李红杰. 公路景观审美主体与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7] 韩同福.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8] 田涛. 北京典型边坡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9] 马建明. 信号交叉口优化设计及其微观仿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01 .
[10] 宋占峰. 道路线路实时动态三维可视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4 条
[1] 李全. 高速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的纵面线形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
[2] 孙捷,毛国卫,李德超. 高等级公路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安徽建筑, 2003,(04) .
[3] 孙业香,卢因志,张庆成. 旧路补强和超高设计的研究[J]安徽建筑, 2003,(06) .
[4] 李强. 道路纵断面绘图程序的开发[J]安徽建筑, 2004,(06) .
[5] 田治金. 浅谈贵州山区公路改建工程边沟优化设计[J]安徽建筑, 2005,(04) .
[6] 李凤英,何小武,金伟,何艳. 公路工程土壤侵蚀预测方法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6) .
[7] 祁军,宋桂龙,王琼. 应用于植被护坡的两种野生灌木抗旱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5) .
[8] 周仕千,陈张雷,郭丽. 西南地区3种护坡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5) .
[9] 王雍君,朱继鹏. 论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监测[J]现代农业科技, 2007,(18) .
[10] 陆顺梅,陈军,张婷婷. 宁宿徐高速公路盱眙南段绿化护坡植物的选择与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8)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郜希娟,彭涛. 浅谈农村改建公路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 2010 .
[2] 方修波,郭健,陈强. 复曲线中线点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 2008 .
[3] 何秄僷. 浅谈道路中的美学设计[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六届(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4] 何凡,尹婧,王昭艳,王晓东. 公路弃土场土壤侵蚀特点以及其生态修复对策——以银武路同心至固原段为例[A]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5] 江锋,张俊云. 浅析植被护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 2006 .
[6] 邢金雪. 路堤塌陷处理[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 2010 .
[7] 周昌标. 温州市区公交专用道设置位置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 2012 .
[8] 江玉林,陈学平,李振宇,陈宗伟. 公路路域环境区域划分与环境特征的调查研究[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 2006 .
[9] 胡健波,李皑菁,李东昌,吴世红,刘长兵. 遥感监测公路建设项目临时占地恢复状况[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 2013 .
[10] 徐黎明,赵晓萌. 地震及降雨渗流条件下铁路生态边坡客土稳定性分析[A]第二十四届铁路地质路基年会论文专辑[C],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