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哲学. 燕麦全籽粒挤压工艺探究与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3 条
[1] 姜欣. 食品体系通电加热过程温度场的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2] 张树苗. 麋鹿健康评价体系及保护管理对策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3] 孙昌波. 加工条件对蕨根淀粉理化及应用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4] 王森. 扁桃胶多糖组分鉴定与加工特性变化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5] 李新旺. 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6] 王华. 高压对果蝇的诱变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7] 朱航. 基于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的作物营养状况监测与喷洒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8] 林林. 生物组织光学断层成像与光学参数提取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 2011 .
[9] 徐旻. 氧氟沙星酰腙配合物的结构、抗氧化活性及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 2011 .
[10] 邹玉蓉. 降低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配合饲料中鱼粉水平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37 条
[1] 张桂芝,武彬,井庆川,刘辉,石天虹,刘雪兰,魏祥法,刘瑞亭. 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J]山东农业科学, 2009,(11) .
[2] 周利亘,陈新峰,王君虹,陈坚,袁亚,管延金,谢磊. 大豆多肽苦味机理及脱苦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0) .
[3] 郑剑.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7,(21) .
[4] 吴庆智,毛晓英. 桑椹天然色素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5) .
[5] 余芳,彭常安. 酸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4) .
[6] 彭常安,余芳,杨靖东.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7) .
[7] 杨雪峰,李军民,姜金庆,高腾云,刘运平,黄向丽. 乳过氧化物酶体系对鲜牛奶的保鲜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8] 杨雪峰,姜金庆,王清华,陈永耀,高腾云. 饲喂乳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的初乳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3) .
[9] 章银良,夏文水. 超高压对腌鱼保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9) .
[10] 刘源,纪建伟. 一种灭菌新装置的设计及初步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 条
[1] 张翠英,孙健. 乳酸菌发酵多肽饮料的工艺研究[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下册)[C], 2009 .
[2] 秦立虎. 低乳糖牛奶的研制[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 2010 .
[3] 朱彦群. 功能性酸奶的标准研究[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 2010 .
[4] 郦韬珉,李涛. 酸奶杀菌与凝固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 2010 .
[5] 赵泽民,杨学博,石芳芳,王力. 超高温灭菌乳产品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 2010 .
[6] 赵国华,罗爱民. 萃取分离技术最新进展[A]'99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1999 .
[7] 周日兴,李惠,王习治. 农产品冷加工技术及装备[A]'2000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 2000 .
[8] 张国栋,马力,黄宽超. 生姜油树脂微胶囊化的研究[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9] 刘威,李树君,叶金鹏,赵有斌.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研究现状[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3 .
[10] 李丹,于淑娟. 超声波杀菌在食品中的研究现状[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