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1 条
[1] 朱立才. 植物多酚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及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2] 黄兵.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3] 张建友. 竹子精华水的成分分析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
[4] 张静. 银杏黄酮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10 .
[5] 龚志华. 茯苓辐照降解及其产物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6] 王延书. 葡萄果实着色前后ABA代谢合成关键酶的基因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7] 李晓薇. 大豆两个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 2011 .
[8] 王军辉. 金钗石斛多糖的化学结构与抗白内障活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1 .
[9] 孙翊. 瓜叶菊PCFH基因对花青素苷合成及花色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10] 李春明. 杨树品系低温生理响应及相关差异蛋白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03 条
[1] 郭建敏,田长平,王超,张玉红,赵春芝,陈莉平,史作安.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果汁糖类测定上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4) .
[2] 张艳,李京培,明亮,李文芳. 银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0,(03) .
[3] 刘淘真,张静,曾晓琼. 银杏天宝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2,(05) .
[4] 叶新民,袁仲. 高新技术在茶饮料生产中的运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5,(03) .
[5] 秦远超.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与蛋白质络合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6) .
[6] 朱小茜,徐晓燕,黄义德,武德传. 多酚类物质对烟草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10) .
[7] 何嵩涛,刘国琴,樊卫国. 水涝胁迫对银杏内源激素和细胞溶质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7) .
[8] 陈春刚,韩芬霞.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其制备[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7) .
[9] 王忠民,石秀花. 野玫瑰色素性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10] 严赞开. 仙人掌中多酚的分光光度法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 条
[1] 贾宁,于竞舟,张颖. 茶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与保健作用[A]创新沈阳文集(B)[C], 2009 .
[2] 孙丽萍,徐响,廖磊,刘魁英,杨佳林. 花粉黄酮醇苷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A]花粉·可持续发展(纪念联络组成立2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花粉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3] 吴定,路桂红. 发酵大豆食品中染料木素含量的ELISA测定[A]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综合卷)[C], 2002 .
[4] 高源,邓勇. 苹果汁澄清方法的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8 .
[5] 林飞,马新群,吕廉,魏新华. 白屈菜红碱对小鼠、大鼠和犬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 2010 .
[6] 舒琥,崔绍杰,张海发,赵会宏,王云新. 野生、养殖型黄鳍东方鲀河豚毒素测定及营养成分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 2010 .
[7] 王波,洪君蓉,焦士蓉,刘衡川,黄承钰. 番石榴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 2006 .
[8] 宋宇琴,崔芳,刘艳红,吴国良,王勇. 核桃枝条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9] 郝艳宾,齐建勋,王克建,张建甫,吴春林,王维霞. 核桃仁中的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10] 彭鑫林,王辉宪,谢聃,马玉美,欧阳建文,王仁才,熊兴耀. 葡萄籽中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提取物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