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 鲁红亮. 平行流冷凝器的热分布特性和流量分配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
|
[2] | 张辉.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
[3] | 石峰.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
[4] | 刘学来. 毛细管格栅空调系统的动态仿真与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2011
.
|
[5] | 高亚锋. 适于城市住区规划的室外热环境实测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 2011
.
|
[6] | 王潇. 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
|
[7] | 韩莹. 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物综合热惰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11
.
|
[8] | 丁研. 辐射供冷及独立新风耦合系统送风形式与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
[9] | 任艳莉. 高大空间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
[10] | 王焱.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优化设计[D]东南大学, 200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12 条
[1] | 彭小云. 南昌地区顶层住宅热环境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05)
.
|
[2] | 袁涛,李剑东,王智超,徐昭炜. 过渡季节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热环境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06)
.
|
[3] | 成祖德. 居住建筑供暖节能措施[J]安徽建筑, 1999,(02)
.
|
[4] | 陈荣华. 住宅建筑设计及使用中的节能[J]安徽建筑, 2000,(06)
.
|
[5] | 鲍学芳. 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节能[J]安徽建筑, 2003,(01)
.
|
[6] | 张军. 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北方住宅中的应用[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2002,(04)
.
|
[7] | 石国柱. 建筑节能措施与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04)
.
|
[8] | 简毅文,王瑞锋. 软件热模型影响负荷计算结果的比较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0,(12)
.
|
[9] | 段尖鹰. 封闭阳台作围护结构对采暖热负荷的影响[J]北京节能, 2000,(01)
.
|
[10] | 汪琪美. 创造舒适节能的住宅建筑[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8,(01)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2 条
[1] |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2009
.
|
[2] | 祖文超,左廷荣,王佃友,齐敏霞,李鑫. 分析法在供暖末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 2011
.
|
[3] | 王江江,荆有印,张春发,时国华. 恒温恒湿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 2008
.
|
[4] | 张源,高本立,杜垲. 加气混凝土典型自保温墙体结露问题数值判断[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
[5] | 夏雪娇,刘泽勤. 典型办公室外墙空气幕数值模拟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
[6] | 王翚,杨博超. 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住宅规划的节能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11
.
|
[7] | 赵新舟,桂晓春. 地面情报雷达天线阵面除湿技术研究[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8
.
|
[8] | 田稳苓,王洪福,袁全. 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发展与研究方向[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 2007
.
|
[9] | 施志钢,胡松涛,王刚,李安桂. 基于MATLAB的变风量(VAV)空调系统的控制新策略的理论分析及研究[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 2006
.
|
[10] | 孙桂平,戎卫国,张从菊. 独立新风系统的设计计算分析[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 20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