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 赵欣梅. 花青素合成调控基因作为直观标记的转化载体构建及其在玉米中表达的初步研究[D]山西大学, 2014
.
|
[2] | 刘瑞环.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15
.
|
[3] | 王小奇. 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具有活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筛选与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
|
[4] | 刘扬洋. 小麦和二穗短柄草成熟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 2015
.
|
[5] | 孔昆. Bt cry3Aα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甘薯茎段遗传转化[D]广东海洋大学, 2015
.
|
[6] | 聂江婷. 籽粒苋PEPC、PPDK启动子功能研究和PPDK基因密码子分析[D]山西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98 条
[1] | 田新惠. 彩色棉GhF3'H与GhF3'5'H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四种类黄酮物质的HPLC分析[D]石河子大学, 2010
.
|
[2] | 吕建. 小麦渐渗系山融3号MYB基因家族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及Tamyb31基因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
|
[3] | 陈洋. 转cry1Ab/vip3H水稻抗螟性的鉴定及三类不同转基因水稻对其非靶标生物褐飞虱影响的评价[D]浙江大学, 2010
.
|
[4] | 马英姿. 药用植物蚬壳花椒化学成分分析及繁殖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5] | 马进. 水稻条纹病毒(RSV)RNA3、RNA4的克隆与抗RSV转基因水稻的培育[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6] | 苏长青. 适合转基因抗虫水稻和棉花PCR检测标准质粒的构建及试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7] | 李朝霞. 磷匮乏影响玉米根系发育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
|
[8] | 石晓艳. 甜菜亚硝酸还原酶(NiR)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 2011
.
|
[9] | 文颖强.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基因VpALDH2a功能分析与植物侵入后非寄主抗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10] | 刘峰. 八仙花和艳果金丝桃再生与遗传转化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29 条
[1] | 管延安,李根英,隋新霞,黄承彦. 小麦转基因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2,(05)
.
|
[2] | 孙红炜,尚佑芬,杨崇良,赵玖华,路兴波,王升吉. 影响玉米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有关因素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2,(06)
.
|
[3] | 孙红炜,朱常香,杨崇良,尚佑芬,赵玖华,路兴波,王升吉. 玉米基因枪转化Bt基因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3)
.
|
[4] | 王鹏,赵强,刘蕾. 植物源抗虫基因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2)
.
|
[5] | 刘源霞,兰进好,杜景平,孙洪岩. 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6)
.
|
[6] | 陈莉,程朝霞,原红娟. 玉米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4)
.
|
[7] | 张玉江,程备久,储成才. 水稻petH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转化载体的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
|
[8] | 陈素华,顾和平,陈新,张红梅,姜晓宁,张琤琤. 植物毒素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7)
.
|
[9] | 沈阳,萧允艺,徐元博. 基因克隆研究方法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1)
.
|
[10] | 向太和,倪大虎,张盘娣,吴家道,杨剑波,贾士荣. 抗菌肽Shiva A基因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9,(06)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 条
[1] | 张红梅,王国英,谭振波. 利用基因枪法将Bt基因导入早熟玉米优良自交系[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2
.
|
[2] | 付凤玲,李晚忱. N6培养基成分改进对玉米未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作用[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3] | 马慧,赵开军,徐正进. 含芥菜几丁质酶基因的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4] | 刁现民,王永芳,李伟,王鹏,智慧,陈振玲,段胜军. 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化谷子研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5] | 张红伟,张红梅,郑祖平,陈刚,王国英,谭振波. Bt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对玉米螟的抗性分析[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6] | 李晚忱,杜娟. 外源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在玉米中的过量表达及其对提高抗逆性的作用[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7] | 宋芸,夏艳莉,魏昕,张志明,赵茂俊,潘光堂. 玉米幼胚培养4个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
[8] | 刘小红,张红伟,刘昕,刘欣洁,谭振波,荣廷昭. MDMV CP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玉米的研究[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
[9] | 曹墨菊,张颖,刘玉贞,孙庆泉,荣廷昭. 玉米幼胚培养胚性愈伤的影响因素分析[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二)[C], 2005
.
|
[10] | 孙君明,韩粉霞.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异黄酮的调控机理[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二)[C], 20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