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8 条
[1] 马英姿. 药用植物蚬壳花椒化学成分分析及繁殖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2] 李良松.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生长与收益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3] 谷婧. 苦丁茶植物资源调查整理与DNA分子鉴定及系统亲缘关系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 .
[4] 吴欣芳. 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及免疫异常激活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 .
[5] 钟耀文.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的规律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6] 朱元洁. 从方剂组成探讨中医之“辨病论治”[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
[7] 刘永安. 在不同氮、钾施用量和遮阴条件下麻疯树幼苗对干旱的生理生态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8] 刘秀丽. 中国玉兰种质资源调查及亲缘关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
[9] 李斌. 北五味子三萜类化合物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肝癌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10] 许乃霞.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90 条
[1] 朱玉平,马玺里,张天宝,万旭英,郑怡文,毕洁,郭美丽,朱江波. 复脑苏对孕鼠致畸性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 2008,(04) .
[2] 孙晓昕,吕博,高嵩,徐娜,姜长阳. 落葵嫩茎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9) .
[3] 万春,肖德明,陈春泉.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与植被类型[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6) .
[4] 孙军,赵东欣,傅大立,赵东武,赵天榜. 玉兰种质资源与分类系统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5) .
[5] 马成亮,刘世武. 山东省植物区系新资料(续)[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2) .
[6] 赵东欣,孙军,赵东武. 玉兰属植物特异特征的新发现[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6) .
[7] 梁安,蒋道松,胡松梅. 白背叶的胚胎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8] 孙起梦,窦剑,刘兴剑,刘晓巍. 华东地区木兰科植物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4) .
[9] 姜运力,宋仕贤,王莲辉,陈景艳,罗在柒,杨成华. 贵州省兰科植物地理新分布[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9) .
[10] 倪士峰,巩江,赵文娜,吴一飞,骆蓉芳,李智选. 南天竹药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田卫,张海霞,黄华宇,李仁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 2006 .
[2] 康文艺,刘瑜新,王俊霞,李园园. 杠板归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 2010 .
[3] 李先文,冯亚非. 含笑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8 .
[4] 李向荣,陈菁菁. 桑叶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动物的降血脂效应[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8 .
[5] 李良松,冯仲科,刘德庆,韦雪花. 北京永定河药用植物及其生物量的分析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6] 耿艳艳,王岳飞. 茶多酚复合制剂降血糖功效的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7] 邢东旭,廖森泰,刘吉平. 桑树降血糖功能研究进展[A]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8] 李瑞雪,汪泰初,贾鸿英. 桑叶活性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及其开发应用进展[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 2009 .
[9] 梁绪振,白史且,鄢家俊,干友民,常丹. 芒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 2010 .
[10] 李干鹏,赵静峰,李良. 崖豆藤野桐的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