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李玥. EGFR和E-cad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5 条
[1] | 颜亭祥. “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胸腺轴的改变及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杨红亚. 脾肾两虚证双生子脑瘫的生物学基础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
[3] | 付雨. 雷公藤多苷致大鼠卵巢功能低下模型的病理机制与中医证候属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
[4] | 赵宇捷. 中老年人原发性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5] | 王剑飞.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学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6] | 危玲. 丹龙醒脑方类雌激素效应治疗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的机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
[7] | 熊桀. 育龄妇女特殊生理期常用方药遗传安全性评价体系构思与实践[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
[8] | 张晓清. 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及乳腺钠碘转运体功能调控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9] | 龚建文. 从P38信号通路探讨中药骨康方对去势大鼠MSCs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10] | 简琼惠. 补肾化痰与清肝化痰法治疗PCOS痰湿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38 条
[1] | 王家晓.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9,(01)
.
|
[2] | 徐英纳,易维真,张福忠. 消核冲剂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01)
.
|
[3] | 曾永蕾. 从痰瘀论治肿瘤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04)
.
|
[4] | 牛云飞,方朝晖,李中南,舒仪琼,吴吉萍,石国斌. 温肾健脾通络法干预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05)
.
|
[5] | 陈萍,朱四清.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身心特点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5)
.
|
[6] | 王玲,王露,陈剑琼,张超学. 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学, 2011,(12)
.
|
[7] | 陈剑琼,孙国平,王露. 乳腺癌超声特征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学, 2011,(12)
.
|
[8] | 王锐,李道火,王文德.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施治134例[J]安徽医药, 2003,(05)
.
|
[9] | 吴素英,毛秀娟. 年轻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安徽医药, 2007,(02)
.
|
[10] | 温李花,邓八妹,张惠珍. 乳腺纤维瘤手术护理体会[J]安徽医药, 2011,(06)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3 条
[1] | 吴加花. 局部晚期乳腺癌动脉介入TAC方案化疗的护理要点[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 2012
.
|
[2] | 马仲丽,李颖,买建修. 乳癖散结膏外贴治疗乳腺增生病136例临床观察[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1
.
|
[3] | 晏立,何艳,罗金波. 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内渗出性疾病治疗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1
.
|
[4] | 王桐生,谢鸣,张艳霞,阎玥. 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柴胡的干预作用[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8
.
|
[5] | 孙倩,张聪建,熊彦,董婷. 高频超声引导自动活检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附48例)报告[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超声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07
.
|
[6] | 张靖博,陈宝文,王小丽,孙燕,李澄,孙红光. ROC分析CR钼铑双靶摄影与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A]第二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 2007
.
|
[7] | 张惠云,薛玲,孙丽. 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检测分析[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
[8] | 马东华,尹晓雯,贺海明,罗玲玲,李学斌. 对足反射疗法康复效果及其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机制的整合剖析[A]2000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 2000
.
|
[9] | 董宇,彭成. 肝郁证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 2002
.
|
[10] | 马琴,周德安,王麟鹏,张捷. 中医对抑郁症的古代和现代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 20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