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8 条
[1] | 胡孔飞. 湘北桤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
[2] | 黄雅琴. 双胚苗水稻的生物学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
[3] | 吴海. 侧柏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及优良种源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4] | 潘海涛. 小麦EST-SSR标记的开发和苗期养分吸收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
[5] | 宋其岩. 肥水管理对杨梅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生态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
[6] | 易利萍. 枫香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养分的积累与分布[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
[7] | 何功秀. 桤木人工林根系形态、生物量和养分分布特性[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
[8] | 宋炜. 引进能源柳的快繁体系建立及诱变变异体初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9] | 杨丽丽. 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贮量及空间分布[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
[10] | 宋良友. 不同林龄四川桤木光合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4 条
[1] | 李秀霞. 榛子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与良种选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
|
[2] | 包梅荣. 油茶种子成熟调控蛋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3] | 何小勇. 翅荚木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其抗低温胁迫能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
[4] | 文仕知. 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过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5] | 周小玲. 4个四川桤木品系苗木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
[6] | 王玉山. 侧柏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变异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7] | 张晓曼. 小报春生物学特性与多倍体种质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
[8] | 江锡兵.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遗传变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9] | 孙宇涵. 秋水仙素诱导银杏2n雄配子低得率的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10] | 蔡肖. 青杨原生质体培养及叶片离体染色体加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90 条
[1] | 许世磊,宋春花,侯祥云,王丰妍,郭先锋. 川赤芍花粉粒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J]山东农业科学, 2012,(01)
.
|
[2] | 王桂琴. 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5)
.
|
[3] | 常青云,朱莉思,曹鑫,刘本翠,张志毅. 多因素对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效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
.
|
[4] | 石伟,周长富,翁海龙,陈宏伟. 幼·中龄期思茅松子代测定林生长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
[5] | 张洪清. 木本植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
[6] | 庄勇,王述彬. 异源多倍体及其在作物品种遗传改良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
|
[7] | 杨蔚然. 植物2n雌配子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5)
.
|
[8] | 苏小玲,张金凤,马海渊,肖宁,杨蔚然. 风铃草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其即时判别[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5)
.
|
[9] | 魏先运,张卫东,张宝国,秦佳梅. 辽东桤木种子休眠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2)
.
|
[10] | 张卫东,张增江,刘长武,秦佳梅. 辽东桤木种子育苗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8)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 谷勇,曹亚首,殷瑶. 小桐子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8
.
|
[2] | 刘用生,李秀菊. 植物嫁接杂交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0
.
|
[3] | 王学凤,蔡明,贺丹,任翔翔,王晓玉,潘会堂,张启翔. 紫薇2n配子诱导研究初报[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 2010
.
|
[4] | 黄铨. 关于母树林的改建和新建问题[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 1991
.
|
[5] | 李明鹤. 杉木无性系选择[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 1991
.
|
[6] | 陈俊华,龚固堂,吴雪仙,朱志芳,慕长龙. 川中丘陵区低效防护林“开窗补阔”改造模式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A]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
[7] | 程金新,李云,王勇,姜金仲,王谦,冯大领. 秋水仙碱诱导银杏花粉染色体加倍的研究[A]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6
.
|
[8] | 孙宇涵,李云,杨妮娜,程金新,胡君艳,王亚茹. 银杏二倍体小孢子诱变研究进展[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 2011
.
|
[9] | 杨今后,杨新华,骆承军,朱俭勋,吕志强,朱燕. 桑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的育成[A]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
[10] | 叶楚华,胡兴明,邓文,郝瑜,叶伟彬. 桑树多倍体品种鄂桑1号的选育[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