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5 条
[1] | 王结果. 异种关节软骨与MSCs体外共同培养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 2010
.
|
[2] | 谭风金. 不同类型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3] | 周江宁.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4] | 夏文波. T.O.P.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用于髋臼重建[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5] | 刘纪鹏. 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热与出血量的关系[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6] | 赵云磊.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7] | 陈鹏.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对比[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8] | 李庆嵩. X线测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
[9] | 李增磊. NEA微创髋关节置换后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D]暨南大学, 2011
.
|
[10] | 孔繁军. 髋臼加盖结合中医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 贾晓军. ARCO Ⅲ期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中期疗效评价与力学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2] | 李祁伟. 发育性髋脱位髋臼病理三维CT、分型及手术疗效评价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 2003
.
|
[3] | 王庆贤. 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及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3
.
|
[4] | 张翘. 外柄式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
|
[5] | 宋朝晖. 髋臼骨折对髋关节生物力学行为的影响及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4
.
|
[6] | 姜俊. 先天性髋脱位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与HOXB9基因和COL1A1基因的关联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 2005
.
|
[7] | 肖毅.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辨证论治方法与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 2005
.
|
[8] | 李光灿. 静态三维钉板系统(STDSP)的研制及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 2004
.
|
[9] | 王庆雷. 动力化髋关节外固定器的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6
.
|
[10] | 徐小山. 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模拟手术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 2007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1 条
[1] | 吴超. 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34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3,(05)
.
|
[2] | 姚小源,冷志峰. 带斜夹块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区骨折[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06)
.
|
[3] | 杨朝晖,邱新建,张潇,黄凯.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新鲜骨折的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05)
.
|
[4] | 景吉苗,沈武俊. 俯卧反回旋法整复髋关节前脱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03)
.
|
[5] | 于涛,马洪顺. 髂股韧带与股骨头韧带黏弹性实验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06)
.
|
[6] | 朱晓东,房清敏. 人工全髋及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脱位诊治体会[J]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8,(06)
.
|
[7] | 成明传,郑万平,官建,周传珠.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102例治疗体会[J]重庆医学, 2006,(03)
.
|
[8] | 王会苹,张宽. X线摄影与超声检查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 2011,(20)
.
|
[9] | 沈洁,廖鸿飞,唐静,陈松.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825例超声筛查分析[J]重庆医学, 2011,(32)
.
|
[10] | 曾盈盈,谭婉文,曾英玉,缪蓉. 全股骨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的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0,(11)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王秀义,王风丽,王文强,王晓磊,赵彦奇,刘国臣,王文军,胡乃武,于占权,管仪源. 闭合性松解术序贯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六届骨科微创手术与多种针刀手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8
.
|
[2] | 郭旭,方玉飞,张晋,郑春莉.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康复治疗[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