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5 条
[1] 彭祺. 镧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内源激素与类黄酮代谢影响[D]江南大学, 2010 .
[2] 王俊峰. 川西獐牙菜体细胞杂交及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香叶醇-10羟化酶的克隆和功能验证[D]山东大学, 2010 .
[3] 周海岩. L-苯丙氨酸生产菌株的构建、代谢调控和发酵条件优化[D]江南大学, 2011 .
[4] 郭天祥. 新型复合吸收剂液相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
[5] 何本鸿. 白马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腹主动脉蛋白组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6] 苏琛. 机动卫生装备舱室空气质量及振动环境与人体舒适性、工效性、安全性关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1 .
[7] 王磊. 无花果采后生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8] 赵骆伟.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天然气—柴油电控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9] 孙宪民. 沈阳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 2003 .
[10] 李永辉. 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调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6 条
[1] 杨建兴,宋曙辉,王文琪,徐桂花,何洪巨. 几种特色蔬菜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03) .
[2] 肖飞,曹莹,江海涛. 樱花多糖体外抗氧化功能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5) .
[3] 牛广财,朱丹. 马齿苋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6) .
[4] 张巍巍,赵天宏,王美玉.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8) .
[5] 钟仙龙. 淡竹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1) .
[6] 王秋芳,乔勇进,陈召亮,王海宏. 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微生物及贮藏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7] 李晓雁,甄润英,王惠,张欢. 二色补血草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6) .
[8] 吴亮红,肖化云,胡大芬,朱仁果,谢志英,吴代赦. 樟树叶片示踪高速路附近大气氮沉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4) .
[9] 贺安娜,袁雅威,梁云浩,曾莹. 自然强光对阴生植物虎耳草光合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7) .
[10] 陆成伟,刘盛余,邹长武,姚琳. 基于CMAQ的空气质量模拟预报系统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0)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郑思俊,张庆费,夏檑,侯庆武,林明锐. 上海人工绿地群落UVB屏蔽效率与冠层特征关系初步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8 .
[2] 黄志伟,郑金贵,郭明殊. 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代谢调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 2005 .
[3] 康苏花,王玮,袁张燊. 臭氧的检测方法概述[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4] 刘梦潇,吕春玲,宋冬云. 调整城市能源结构 改善空气环境质量[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 2005 .
[5] 仇士萍,秦军,米世侨,蒋丽娜,周毅. 柳州市市区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 2008 .
[6] 易博,翟红莉. 基因工程在生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的应用[A]海南省药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 2010 .
[7] 尹文兵,李伟,杜桂森,黄勤妮. 西藏红景天组织培养研究[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 2004 .
[8] 陈红梅,汪小钦,陈崇成. GIS支持下的福州市大气污染扩散模拟研究[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9] 陈封政,李书华. 马齿苋的化学成分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5 .
[10]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main tree species in urban forest to elevated CO_2 and O_3 concentration[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