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5 条
[1] 李科玮. 17种青藏高原植物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筛选及苔草甲醇提取物抑菌机理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2] 林叶新. 林檎叶防腐保鲜成分提取工艺及应用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3] 江惠. 竹叶天然抗菌肽的分离纯化、抑菌活性与抑菌机理研究[D]西华大学, 2011 .
[4] 毛中英. 运用腹针治疗腹腔镜术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5] 李双双. ε-聚赖氨酸高产菌选育及其发酵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6] 段蓉. 艾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 2011 .
[7] 张丽艳. 苦瓜皂甙抑菌机理初探及其抑菌模型建立[D]辽宁医学院, 2011 .
[8] 魏丽. 向日葵籽壳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初步鉴定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 2010 .
[9] 杨坤. 可食性乳清蛋白膜工艺及复合膜抑菌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 2009 .
[10] 陈兴芬. 侧柏叶化学成分提取及活性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彭燕. 海燕和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2] 陆志科. 竹叶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4 .
[3] 周会玲. 葡萄果实耐贮性的比较生物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4] 蒋益虹. 荷叶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7 .
[5] 秦丹. 生防制剂在葡萄保鲜中的应用与抑菌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7 .
[6] 景军. 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的脑血管疾病物理治疗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 2008 .
[7] 董周永. 石榴果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8] 何跃君. 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
[9] 兰蕾. 艾烟的毒理试验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 .
[10] 赵涛. 葵花籽粕中绿原酸和蛋白酶解肽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9 条
[1] 钟红梅,刘洁,周莎莎,吴爱现,李文香. 不同天然植物提取液对油桃保鲜效果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9,(10) .
[2] 袁坤,吴光旭,郭春玲,李真顺. 艾蒿提取物对草莓灰霉菌的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3) .
[3] 聂利华. 潮汕中草药野艾蒿中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1) .
[4] 吴影,古绍彬,张永杰. 辣椒中辣椒碱抑菌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9) .
[5] 刘如龙,付鸣佳. 茶花与红花檵木花中黄酮类物质抑菌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6] 都国栋. 基于HPLC法的向日葵盘中绿原酸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9) .
[7] 刘晓莉,姜少娟. 陈艾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5) .
[8] 蒋勇. 艾蒿主要药用成分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4) .
[9] 顾小卫,吕宗友,郭鹏,徐伟. 江苏野生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0] 操庆国,郭钦,黄敏,刘爱兰. 天然抗菌物质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 2006,(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高龙,王全杰,杨小岚,范怀林. 艾蒿精油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皮革中的应用[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 2010 .
[2] 赵俊宏,李文锋,樊燕鸽,薛宝玉,侯益民. 八角茴香、桂花复合精油和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