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6 条
[1] | 李秀霞. 榛子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与良种选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
|
[2] | 张燕子. 不同苹果糖酸组成及苹果酸转运体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
[3] | 赵会芳. 新型大白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_7不育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
[4] | 陶晶. 多功能菌剂的组合效应研究及其抑菌物质的特性和分离[D]石河子大学, 2009
.
|
[5] | 李守海. 橡实基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
[6] | 陈雨. 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作用方式及抗药性遗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
[7] | 万怡震.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性及抗病基因RAPD标记作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
[8] | 王彦荣. 牧草种子劣变的膜损伤及其检测与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
[9] | 傅建炜. 黄曲条跳甲田间种群药剂敏感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4
.
|
[10] | 孙志蓉. 甘草柠条混生作用机制及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48 条
[1] | 杭志喜,崔海丽. 稀酸降解植物纤维素的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
|
[2] | 王素平,王勤. 镍对小麦叶片抗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09)
.
|
[3] | 翁宋生,倪聪,刘峰. L-苏氨酸摇瓶发酵动力学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23)
.
|
[4] | 薛莲,檀根甲. 采后苹果果实轮纹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6)
.
|
[5] | 卢文芸,张宇斌,洪化鹏,乙引. 环草石斛野生植株与组培苗总生物碱和多糖含量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8)
.
|
[6] | 冯涛,顾正彪,金征宇. 闽赣两地凉粉草胶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
[7] | 崔勤,李新丽,翟淑芝. 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分光光度计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
[8] | 刘福霞,刘乃森,何莉,孙长利. 浸种时间对黑豆芽苗菜产量及蛋白质和Vc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
.
|
[9] | 沈洁,徐大刚,朱道立. 家兔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构成的电泳[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1)
.
|
[10] | 左航,黄文,李天宏. 以绿原酸为参照物的杜仲叶HPLC指纹图谱[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 陈美霞,陈学森. 果树果实风味物质组成及其遗传的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4
.
|
[2] | 徐伟理,李洪艳,梁鹏,许文平,王世平. 光照对葡萄果实着色的影响[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 2008
.
|
[3] | 姚廷山,李鸿筠,雷慧德,刘浩强,田文华,钱克明. 矢尖蚧和潜叶蛾的危害对柑橘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A]中国柑橘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战略论坛暨中国柑橘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 2007
.
|
[4] | 孔祥智,黄雪松. 柱前或柱后调节pH对提取蒜氨酸酶和大蒜多糖效果的影响[A]中国药学会全国多糖类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5] | 尹颖,郭红岩,孙媛媛,贾海霞,王晓蓉. 芘对苦草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
[6] | 谢晓清,陈发兴. 枇杷果实液泡膜V-ATPas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A]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13
.
|
[7] | 绪扩,王鹏龙,程亚涛,汪林,徐士勋,王艳慧,张旗,李强,雷海民. 抗癌先导物T-OA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