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0 条
[1] 刘德要. 温肾化瘀推拿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2] 李红军. 基于“肾为先天之本”理论的地震灾区之孕产规律比较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3] 吴犀翎. 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4] 邢晓彤. 田从豁教授五脏背俞穴临症应用浅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5] 张坚强. 复骨健步片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6] 陈振中. 壮骨镇痛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痛(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7] 王茂澎.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8] 陈小峻. 通络生骨胶囊治疗废用性骨质疏松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9] 郑佩怡. 比较分析古代及现代医家对肾虚型不孕症的辨证论治[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10] 李艳. 续断、鹿衔草、锁阳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 条
[1] 唐璐. 从HPA轴水平初步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补肾护脑法的生物学基础[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2] 曹俊岩. 雷公藤多苷致大鼠卵泡发育障碍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3] 周晓莉.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RANK系统的调节[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4] 蹇顺华. 补肾化痰方对骨质疏松大鼠成骨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5] 冉青珍. EMT模型大鼠低妊娠功能及中药治疗机理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1 .
[6] 程志安. 健骨二仙丸防治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1 .
[7] 胡冰. 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 2002 .
[8] 连方. 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2 .
[9] 刘献祥. 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 2002 .
[10] 艾双春. 神阙穴贴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1 条
[1] 李武芬,汪晓翠,鲁德甫,张远平,张亚萍. 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护理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04) .
[2] 缪辉宇,秦渭志,陈盛云. 针灸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综述[J]按摩与导引, 2008,(04) .
[3] 金肖青.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概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1,(06) .
[4] 徐敏,刘保新,黄承军.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穴位治疗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2) .
[5] 潘芳芳,赵丽霞,王建之,戴晓瑛,钟寅燕. 电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E_2、骨密度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6) .
[6] 李崭,王秀娟,康学,刘仁慧. 抗衰老机制及中药复方抗衰老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 2011,(10) .
[7] 罗小光,姜铭,罗能先. 穴位埋线、中药对去势大鼠GM-CSF、TNF-α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09) .
[8] 龚张斌,徐品初,金国琴. 补肾益气方对皮质酮致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04) .
[9] 陈桂武,谢正兰.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华夏医学, 2007,(03) .
[10] 谢建荣,刘云滨,章丰群,温弘成. 骨质疏松症相关问题探讨[J]光明中医, 2010,(0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刘宪俊,林志苇,陈耀祖,吴淑平,张建新,陈敏,黎健,潘文谦,刘兰英. 脾肾俞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对血清BGP及尿Ca/Cr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2] 刘兰英,林志苇,刘宪俊,潘文谦,武志鹏,刘晓岚,吴淑平. 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3] 刘宪俊,林志苇,陈耀祖,吴淑平,张建新,陈敏,黎健,潘文谦,刘兰英. 脾肾俞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对血清BGP及尿Ca/Cr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4] 刘兰英,林志苇,刘宪俊,潘文谦,武志鹏,刘晓岚,吴淑平. 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5] 刘翠平,白岚. 肝性骨病与胃钙素的研究进展[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 2007 .
[6] 张永文,蔡辉. 骨质疏松症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7] 林志苇,潘文谦. 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年骨折率调查[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8] 高明,杨华元,穆敬平.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思考[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 2009 .
[9] 艾双春,路雪婧,廖方正,陈晓莉. 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的影响[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 2002 .
[10] 潘芳芳,周志华,吴洲红,赵丽霞,王乃权. 针药结合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密度及血清ALP、E_2相关指标的影响[A]2012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