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95 条
[1] 孙源蔚. 中国李‘Nubiana’愈伤组织诱导、保存及植株再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李辉. 柑橘新种质的创造及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3] 管睿. 红暗柳橙脂类相关质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4] 房剑锋. 利用2n卵创制无核甜柿新种质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5] 韩芳. 甘蓝型油菜A3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6] 孟亚楠. 核桃坚果性状遗传特性与优系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7] 郭梁. 甜樱桃实生后代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远缘杂种根癌病抗性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8] 徐榕. 自由人槭(Acer×freemanii)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9] 周军永. 苹果IRAP体系的建立及苹果芽变无性系的鉴定[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10] 朱丽. 窄头橐吾和大头橐吾组培快繁体系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6 条
[1] 王发明. 柚(citrus grandis Osbeck)单染色体AFLP分子标记体系及文库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2] 文亚峰. 人心果品种资源亲缘关系及其授粉亲和性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
[3] 王延玲. 新疆红肉苹果红色发育机理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4] 翁天均. 基于45S rDNA-FISH与GISH分析的草莓属(Fragaria)野生种亲缘关系与系统分类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5] 王丽鸳. 基于EST数据库和转录组测序的茶树DNA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6] 陈源. 金柑等柑橘类果实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及分离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7] 张玮. 北沙柳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与优良无性系筛选[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8] 李晓宇. 利用SSR分子标记选育低氰含量高丹草新品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9] 袁飞荣. 转rol ABC基因枳橙砧木的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10] 温景辉.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山葡萄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构建[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61 条
[1] 谈安群. 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柑橘种质资源研究中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9) .
[2] 韩宝,冯永庆,秦岭. 板栗雄花序石蜡切片改进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3) .
[3] 胡万群. 霍山石斛组培快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5) .
[4] 孙俊,孙其宝,俞飞飞. 桃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5) .
[5] 卢华琼,苏智先. 部分柚类品种的数量分类和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1) .
[6] 周焕起,黄丽云,范海阔,许小妹. 椰子胚培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4) .
[7] 曾柏全,邓子牛,熊兴耀,李娜,吴炼,姚跃飞. 宽皮柑橘资源评价·利用与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
[8] 鞠方成.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 .
[9] 任平国,徐启红,侯凯,张胜,党卫红. “童子1号”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5) .
[10] 李智军,李春艳,周伟松,骆焕彬,卢文佳,龙卫平. 辣椒一代杂种广椒6号种子纯度的RAPD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胡威,张文,黄婷,邓子牛. 利用胚抢救技术获得枸橼杂交后代[A]园艺学文集5[C], 2010 .
[2] 杜奎,王永清. 枇杷与梨属间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11 .
[3] 王强,张茂君. 分子标记及其在苹果属植物研究上的应用[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4] 高清华,段可,甘霖,张大福. 我国核桃繁殖技术的研究(综述)[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998 .
[5] 刘继红,邓秀新. 原生质体融合与柑橘遗传改良[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6] 易干军,于晓英,霍合强,谭卫萍,陈大成,黄自然,黄秉智. 应用AFLP进行香牙蕉品种(系)的鉴别与分类[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2 .
[7] 朱根发,郭振飞. 重要观赏兰科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 2004 .
[8] 沈红香,高遐虹,沈漫,张宁,王志忠,姚允聪. 部分观赏海棠品种的果实观赏性状分析[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 2007 .
[9] 梁宁,刘孟军,赵智慧. 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10] 吴少平,曾继吾,黄永红,彭新湘,周碧容,甘廉生,易干军. 广东果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A]第二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