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
[1] | 刘中海. 湘A2颗粒剂改善AIDS免疫重建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白静峰. 湘A1号、湘A2号合并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发病期患者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
[3] | 许飞龙. 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与HAART治疗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4] | 黄建昌. 艾可清胶囊提取工艺、质量标准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5] | 王玉贤.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
.
|
[6] | 史传奎. 益气健脾法对AIDS患者免疫重建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
[7] | 李湘纯. 中医药在泰国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
|
[8] | 金燕. 艾灵颗粒对HAART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
.
|
[9] | 邹雯. HIV/AIDS患者舌象分析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关系探讨[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
.
|
[10] | 肖明中. 扶正抗艾颗粒对实验小鼠的免疫提高及毒理学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 2007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 林聪达. 猴AIDS模型外周血免疫病毒学指标动态变化及艾可清治疗猴AIDS模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2] | 吴欣芳. 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及免疫异常激活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
.
|
[3] | 孙云松. 和厥阴法对慢性肾衰模型干预作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
[4] | 崔德强. 当归芍药散方证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5] | 郭亦然. 基于三维数据库搜寻的中药信息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
|
[6] | 冯鹰. MDQ治疗小鼠逆转录病毒感染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
|
[7] | 关静. 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
|
[8] | 刘建忠. “扶正抗艾方”治疗HIV/AIDS30例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 2007
.
|
[9] | 刘静. 扶正抗艾方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和CC、CXC类趋化因子的影响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 2007
.
|
[10] | 岑玉文. HIV/AIDS中医证型、证型演变及其与T淋巴细胞活化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2 条
[1] | 危剑安,宋春鑫,李宁,王晓雪,黄霞珍,王玉贤. 艾灵颗粒治疗HIV感染者15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 2011,(07)
.
|
[2] | 刘颖,邹雯,王健. 中医药艾滋病临床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03)
.
|
[3] | 吴欣芳,王阶. 艾滋病治疗存在的不足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07)
.
|
[4] | 刘志斌,杨冀平. 中医脾胃学说与艾滋病中医药防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07)
.
|
[5] | 王健,刘颖,何立云,徐立然,李勇,王玉光,符林春. 中医药治疗AIDS的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 2011,(06)
.
|
[6] | 李萍,李忠业. 当归芍药散治疗内科疾病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 2012,(06)
.
|
[7] | 黄成瑜,陈思源,侯毅,谢渝中,吴笛,唐德谊,徐艳,王静,赵攀. 中医药降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3,(22)
.
|
[8] | 陈子瑶,邓鑫,梁健,张亚萍.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 2013,(11)
.
|
[9] | 刘五州,吴国泰,杜丽东,景琪,李应东,任远. 当归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
|
[10] | 厍启录,马英莲. 青海地区抗-HIV病毒药联合中药治疗艾滋病及防治机会性感染62例临床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 2013,(04)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 王丹妮,杜磊,张晓伟,姜枫,郭会军. 从脾胃论治HAART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 2011
.
|
[2] | 王晓雪,危剑安,宋春鑫,黄霞珍,周伟,金燕,李宁,王玉贤,陈珊珊. 39例HAART治疗36个月AIDS病例分析及治疗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 2011
.
|
[3] | 黄世敬,吴巍,薛柳华,潘菊华. 艾滋病恶心呕吐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近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 2011
.
|
[4] | 危剑安. 发挥中医药优势,应对艾滋病挑战[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 2010
.
|
[5] | 聂广.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的目标与任务[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06
.
|
[6] | 王融冰,王晓静,赵红心,卢联合. 艾滋病患者舌象分析与辨证[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06
.
|
[7] | 王宪波,王融冰.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概况[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06
.
|
[8] | 冯泳,何前松,时京珍,曾万玲,刘文. 关于小半夏加茯苓汤的研究总结与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 2007
.
|
[9] | 刘武青,郑永唐. 天然产物筛选在艾滋病药物开发中的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 2008
.
|
[10] | 孙伯欣,吕文亮,王阶,李勇. 中医药对于HAART的影响[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20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