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司政邦. 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耕作与施肥模式的蓄水保墒与增产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
[2] 程玉龙. 稻麦区典型机械化耕种模式试验与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0 条
[1]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2] 沈学善.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3] 冯福学.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4] 杨江山.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5] 高茂盛.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6] 张杰.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7] 张志栋.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
[8] 张敬敏. 调控措施对高产杨树的生长代谢及土壤条件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9] 郑成岩.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10] 薛兰兰. 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的土壤养分效应和作物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14 条
[1]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6) .
[2] 吕美蓉,宁堂原,张涛,赵建波,李洪杰,李增嘉. 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6) .
[3] 李洪杰,宁堂原,邵国庆,王瑜,田慎重,李增嘉,曲学勇. 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麦玉两熟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3) .
[4] 姜玉美. 浅议我国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7,(21) .
[5] 李成军,吴宏亮,康建宏,许强. 保护性耕作下玉米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1) .
[6] 李东升,周为华,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 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9) .
[7]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5) .
[8] 姚宇卿,吕军杰,王育红,李云德,潘永,刘红旗. 高留茬深松保持耕作技术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2) .
[9]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 保持耕作技术对豫西旱坡地土壤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3) .
[10] 袁彦云,张保军,徐福利,汪有科. 基于渠灌类型区保墒灌溉的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 条
[1]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2] 朱钟麟,卿明福,郑家国,姜心禄,吴婕.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二)[C], 2005 .
[3] 李友军,黄明,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 2007 .
[4]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5] 李友军,黄明.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 2007 .
[6] 张丽红,符建平,王铁臣,王芳,吕建,吴晓磊,高丽红. 日光温室不同蔬菜轮作体系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 2008 .
[7]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 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 2005 .
[8] 娄运生,程焕友,王恩眷,武君. UV-B辐射增强下施氮对大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 2010 .
[9] 王艳,施六林,王川. 安徽保护性耕作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A]2012全国高效节水灌溉先进技术与设备应用专刊[C], 2012 .
[10] 顾金刚,李世贵,龚明波,冯新光,姜瑞波. 水稻秸秆腐熟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