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
[1] 杨茹. 大蒜原生质体融合与培养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2] 骆萍. 龙眼肉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拟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11 .
[3] 贺寅. 龙眼多糖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4] 叶济蓉. 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7 .
[5] 刘喜星. ‘绿岭’核桃离体快繁与多倍体诱导技术[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6] 车建美. 荔枝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早期生化事件[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7] 李冬梅. 龙眼体细胞胚胎成熟机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8] 梅新. 荔枝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9] 赵维峰. 枣树原生质体分离及电融合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5 .
[10] 肖璇. ‘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芽变系的RAPD鉴定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吕长平. 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x)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融合技术体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6 .
[2] 王家保. 采后荔枝果皮衰老过程中生理变化与基因差异表达分析[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 .
[3] 蔡小东. 柑橘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创造及相关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6 .
[4] 袁华玲. 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5] 徐莉清. 部分中国原产柿属雄性种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新种质创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8 .
[6] 刘忠. 岷江下游荔枝资源与引种研究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 2012 .
[7] 李长青. 马铃薯高产优质抗病优良株系的选育及SSR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0 条
[1] 何英姿,江正武,张海宝,邓敏军,姚评佳. 喷施蔗糖基聚合物对龙眼果实营养成分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7) .
[2] 黄凤珠,朱建华,彭宏祥,陆贵峰,李冬波,徐宁,李鸿莉,黎光旺. 修剪与化控相结合调节四季蜜龙眼夏季成花坐果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3) .
[3] 高豪杰,贾志伟,李雯,李隆伟,刘康德. 采收成熟度与果实贮藏保鲜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5) .
[4] 孔祥佳,林瑜,林河通,梁毅,陈莲. 低温贮藏对晚熟龙眼“立冬本”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J]包装与食品机械, 2008,(01) .
[5] 黄美香,林河通,李辉,陈艺晖,林艺芬. 龙眼果实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2,(02) .
[6] 马海渊,张金凤,李志丹. 植物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 2008,(01) .
[7] 雷振中,钟功亮,周丽萍. 三个晚熟龙眼品种对比试验[J]福建果树, 2005,(03) .
[8] 高慧颖,姜帆,李韬,郑少泉. 龙眼种质资源分类研究进展[J]福建果树, 2007,(02) .
[9] 余东,许玲,许家辉,刘惠玉,郑少泉. 杀菌剂对冬宝9号龙眼果实性状的影响及病害防效[J]福建果树, 2008,(01) .
[10] 郑金水,林文忠,庄卫东,杜皖杭,郑明德. 福眼砧木高接松风本龙眼的生长及结果表现[J]福建果树, 2009,(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赖钟雄,王凤华,陈春玲,黄素华,桑庆亮,车建美,李冬梅,赖呈纯,张妙霞,郭玉琼,李惠华,叶炜,黄枝英,黄玉吉,陈义挺,吴金寿,陈振光. 龙眼荔枝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应用研究[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4 .
[2] 李建光,李荣,潘学文,韩冬梅. 十九个引进龙眼品种果实在广州的成熟品质评价与分类[A]海峡两岸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3] 李建光,韩冬梅,李荣,潘学文,郭栋梁. 晚熟龙眼立冬本在广州的引种初报[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4] 赖钟雄,王凤华,陈春玲,李冬梅,赖呈纯,张妙霞,郭玉琼,李惠华,陈振光.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与应用[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