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魏雪川. 冀北山地森林生长经营模型模拟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3 条
[1] | 张顺恒. 闽东南桉树人工林生态培育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
[2] | 张莉莉. 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3] | 石军南. 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贮量特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4] | 李建军. 广东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5] | 殷鸣放. 大边沟林场人工林多功能评价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6] | 魏占国. 林木联合采育机底盘设计理论研究与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7] | 赵洋毅. 缙云山水源涵养林结构对生态功能调控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8] | 刘凤芹. 冀北山区典型林分类型结构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9] | 刘祖军. 福建集体林权流转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10] | 宁杨翠.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模式[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26 条
[1] | 周顺得. 闽南丘陵山地桉树不同无性系栽培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1)
.
|
[2] | 蔡世锋. 福建省发展工业原料林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9)
.
|
[3] | 王雪薇. 城市森林在城镇化人居环境中的作用和建设理念[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07)
.
|
[4] | 施成坤. 闽南沿海丘陵山地桉树木麻黄混交造林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17)
.
|
[5] | 章忠. 浅议“近自然林业”理念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13)
.
|
[6] | 孔华,郭安平,郭运玲,刘恩平,贺立卡. 尾叶桉U6 4CL基因cDNA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
[7] | 梁机,李春,樊东函,樊吉尤,廖克波,田海清.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叶栎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2)
.
|
[8] | 黄俊臻,韦新良.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0)
.
|
[9] | 欧光龙,董吉辉,马焕成,胥辉,唐军荣. 云南省双江县膏桐良繁基地近自然林业建设模式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4)
.
|
[10] | 黄永祥,成克武,杨文云,周彬. 滇中地区滇石栎灌丛植被恢复改造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5)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 条
[1] | 肖随丽. 景观林业内涵概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 2007
.
|
[2] | 丁磊,陆元昌,胡万良,孔祥文,徐庆祥,金鑫. 红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发展类型及设计方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8
.
|
[3] | 谭文雄,刘碧云,陈富强. 美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借鉴的文献综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8
.
|
[4] | 于立忠,朱教君,赵风军,张艳红,孙一荣. 干扰与森林经营管理[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8
.
|
[5] | 朱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贵州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对策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8
.
|
[6] | 傅军. 安徽森林近自然经营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8
.
|
[7] | 靳文书. 做森林旅游文章,走持续发展之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8
.
|
[8] | 惠刚盈,赵中华.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方法与现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8
.
|
[9] | 刘俊琴,亢新刚. 城市风景林经营技术及经营效益评价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
[10] | 刘俊琴,亢新刚. 城市风景林经营技术及经营效益评价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