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 条
[1] | 池翠云. 瑶药四方藤(Cissus Pteroclada Hayata)和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et Rolfe.)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 2011
.
|
[2] | 李玉兰. 藏药甘青虎耳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
|
[3] | 张华. 岩白菜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D]中国海洋大学, 2004
.
|
[4] | 何瑾. 岩白菜素的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 2005
.
|
[5] | 周霞. 大黄、茶藨子等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 2006
.
|
[6] | 罗万玲. 美洲大蠊和岩陀的化学成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7
.
|
[7] | 刘玉梅. 两种中草药(虎耳草、诃子)化学成分的研究[D]贵州大学, 2007
.
|
[8] | 段震. 贵州民族药材高通量筛选样品库的初步建立及抑菌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 2007
.
|
[9] | 闵红. 秦岭岩白菜和七叶鬼灯檠中几种多酚类化合物的HPLC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 2007
.
|
[10] | 秦瑄. 岩白菜素的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4 条
[1] | 叶君勇,徐燕云,吴晓梅. 紫金牛属植物岩白菜素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21)
.
|
[2] | 赵素琴.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白菜素含量的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1)
.
|
[3] | 刘世旺,徐艳霞,石宏武. 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4)
.
|
[4] | 蒲祥,宋良科. 虎耳草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1)
.
|
[5] | 袁菊丽,索建兰. 岩白菜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
[6] | 王燕,金杨,鲍家科. 复方岩白菜素滴丸制备工艺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 2010,(02)
.
|
[7] | 张黎利,陈玉龙,贾晓妮,王军宪. 天然碳苷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生物合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15)
.
|
[8] | 秦晋颖,王瑞,刘志刚. 正交试验法优化朱砂根中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
[9] | 陈晨,冀恬,迟晓峰,邵赟,陶燕铎,梅丽娟.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不同地点虎耳草中16种元素含量[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1,(05)
.
|
[10] | 王珍珍,张景照,许乾丽,茅向军,郑丽会,夏玉吉.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开喉剑喷雾剂中岩白菜素的含量[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2,(0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