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 龚吉军. 油茶粕多肽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
|
[2] | 陈荣义.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改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 2005
.
|
[3] | 梁慧玲. 茶叶功能成分制备和分离新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
[4] | 许君.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体外筛选评价体系的建立及绿茶提取物抗乙肝病毒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07
.
|
[5] | 邓放明.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分离培养及其发酵液胞外多糖与应用酶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7
.
|
[6] | 梁帅伟. 抗老化变压器油及其对绝缘纸热老化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 2009
.
|
[7] | 杜立春. 茶籽粑的清洁纯化与多酚化合物的结构修饰[D]复旦大学, 2009
.
|
[8] | 吴亮宇. UVB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辐射损伤及茶多酚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 2010
.
|
[9] | 孙庆磊. 茶用植物成分提取和品质鉴定[D]浙江大学, 2010
.
|
[10] | 周晶. 周氏克金岩方有效单体协同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7 条
[1] | 魏东. 牛蒡多糖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9)
.
|
[2] | 董基. 从茶叶中提取茶色素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
|
[3] | 王勇,李俊凯,张莉萍,杜铁钢,方祖凯. 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
[4] | 孙波,周洪英,李勇,吴恢. 桑椹成分研究进展[J]北方蚕业, 2010,(01)
.
|
[5] | 李美仙,许秀举,李桂兰. 苦菜茶对大鼠血清GSH-PX活性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5,(03)
.
|
[6] | 叶俭慧,梁月荣.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茶多酚的研究[J]茶叶, 2006,(03)
.
|
[7] | 张碧莲,梁燕,屠幼英. 近10年我国茶多酚发明专利的统计报告[J]茶叶, 2007,(02)
.
|
[8] | 鲍明道,王亚琴,陈景葳,陈维虎,孙红霞,董路. 鹅肥肝性状与血清蛋白的变化规律研究[J]浙江畜牧兽医, 2009,(05)
.
|
[9] | 李妍,刘学铭,刘吉平,唐翠明,王振江,陈智毅,肖更生. 不同果桑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J]蚕业科学, 2008,(04)
.
|
[10] | 周斌星,高林瑞. 普洱茶茶色素的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 2005,(0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 叶俭慧,梁月荣. 茶梗木质纤维素选择性吸附茶儿茶素类及其机理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 2010
.
|
[2] | 张星海,王岳飞,邬新荣,刘春杰,孙达,杨贤强. 木质纤维树脂分离提纯儿茶素的中试工艺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 2010
.
|
[3] | 张莹,钟应富,袁林颖,周正科. 茶多酚制备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发展现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 2010
.
|
[4] | 熊昌云,彭远菊. 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 2006
.
|
[5] | 官兴丽,罗理勇,曾亮. 茶树花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
[6] | 王朝瑾,马红青.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多酚工艺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7] | 王士长,周敏,李爱友,许春兰,赵鹏.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填肥鸭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8] | 牛淑玲,周淑世,张小纯,廉传江,孙亮,张晶,朱彤,赵志辉,潘英树. 不同脂肪源对朗德鹅产肝性能及血液激素的影响[A]中国家禽科学研究进展——第十四次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