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1 条
[1] 郑瑜. 银杏核心种质构建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姚林梅. 叶籽银杏叶生雌性生殖器官形态发生及成熟种子特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3] 李思斯. 银杏外种皮中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江南大学, 2011 .
[4] 韩晨静. 银杏与叶籽银杏胚珠发育的组织化学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5] 张芳. 叶籽银杏变异特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6] 李明光. 银杏GAP采叶园害虫及天敌种群与群落特征和茶黄蓟马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7] 辛秀. 干扰条件下木麻黄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8] 谢宝东. 影响银杏叶有效成分黄酮、内酯含量相关因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9] 葛永奇. 孑遗植物银杏遗传多样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10] 王莉. 银杏种核贮藏处理对品质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孙宇涵. 秋水仙素诱导银杏2n雄配子低得率的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2] 贾韶千. 银杏抗氧化肽的制备、结构鉴定及活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3] 陈学森. 银杏雌雄株资源评价及离体培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1996 .
[4] 郭长禄. 银杏再生体系建立和LEAFY基因表达、转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5] 邱辉. 湿地松工业用材林集约栽培和经营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
[6] 桂仁意. 银杏主要栽培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图谱构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
[7] 王凌晖. 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地理变异与种源初步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 2005 .
[8] 王利. 银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9] 刘佳佳. 高产黄酮苷和萜内酯银杏细胞系选育及黄酮苷积累调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1999 .
[10] 郭红彦. 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9 条
[1] 丁飞,姚琴,王辉. 关于银杏嫩叶手工制茶工艺的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 2012,(01) .
[2] 张国华,曹受金,刘辉华. 银杏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4) .
[3] 张连生,蔡伯华,孙锋,承仰周. “温室效应”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发展蔓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3) .
[4] 施福军,王凌晖,曹福亮,俞建妹,滕维超. 何首乌野生种源花期与种子成熟期性状的地理变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5) .
[5] 邓荫伟,黄连桂,陈平. 银杏果叶两用林冰雪灾害治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3) .
[6] 王德群,刘守金,梁益敏,王先荣,杜安全,周正华. 安徽银杏资源调查[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1,(05) .
[7] 王克服,周生光,周国生. 银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17) .
[8] 梁鹏. 辽南地区银杏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23) .
[9] 吴晓明,许康生,周志军,洪日华,王小民,黄亿勋. 银杏苗木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5) .
[10] 王明珍. 银杏人工授粉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宁平,千怀遂,马丽娜. 中国银杏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 2011 .
[2] 李晓铁,邓荫伟. 广西果用银杏良种选育和应用[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