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 条
[1] | 唐永鑫. 四味芳香开窍药抗急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及药性初探[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刘枝城. 郑氏七厘散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2011
.
|
[3] | 周金雯. 天然冰片、合成冰片及薄荷脑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
|
[4] | 闫春梅. 藤黄酸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效应与调节HERG钾通道相关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
[5] | 谈静. 腰痛灵栓的药学部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
|
[6] | 叶刚. 纯中药透皮制剂“乳炎克”的研制及初步药效学实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6
.
|
[7] | 刘吉昌. 聪灵汤治疗痰瘀证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 2006
.
|
[8] | 李锋涛. 心通宁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
|
[9] | 荆焰. 冰片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D]四川大学, 2006
.
|
[10] | 晋兴华. 挥发性中药微囊化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06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 刘岩. 开窍药对血脑屏障与脑细胞功能及其机制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刘卫海. 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3] | 刘丽芳. 矾冰纳米乳制剂研究及其安全性和药效学评价[D]中南大学, 2011
.
|
[4] | 周喆. 复方丹参方活性单体对TNF-α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5
.
|
[5] | 陈美兰. 药用植物樟化学型形成机理的基础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
.
|
[6] | 李英伦. 桔梗“引经”的现代实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8
.
|
[7] | 王俏. 天麻素和天麻苷元的体内外代谢和脑靶向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7
.
|
[8] | 薛素琴. 治疗慢性湿疹新药消炎止痒凝胶的开发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
|
[9] | 王勇. 藤黄酸抗淋系肿瘤细胞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8
.
|
[10] | 许景艳. 藤黄酸抑制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增殖和促凋亡的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9 条
[1] | 林飞,梁怿,周立娜,徐康森. 海狗油脂肪乳对大鼠的一般生殖毒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 2009,(05)
.
|
[2] | 王可,俞娟,周安,周娟,王效山. 七种大孔树脂对新藤黄酸吸附分离的初步研究[J]安徽化工, 2009,(02)
.
|
[3] | 王江,王子明. 金黄散合冰枯散纱布外敷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05)
.
|
[4] | 张琦,于庆生,潘晋方,帅剑锋,吴生兵,刘举达. 名老中医经验方芙蓉膏体外抗炎作用实验研究[J]安徽医学, 2011,(11)
.
|
[5] | 邾枝花,夏伦祝. 正交实验法优选芙蓉膏提取工艺[J]安徽医药, 2005,(04)
.
|
[6] | 王可,周娟,周安,周晶,王效山. 正交试验法优选新藤黄酸的醇提工艺[J]安徽医药, 2009,(01)
.
|
[7] | 周兰贞,陈红波,李庆林. 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 2011,(03)
.
|
[8] | 于庆生,王炜,侯勇,沈瑜,汪晓明,易维真,潘晋方,王汉明,帅剑锋,李华钢,张琦,张福忠. 芙蓉膏外敷治疗深部脓肿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05)
.
|
[9] | 朱国旗,程卉,王训翠,王效山,李庆林. 新藤黄酸体外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1,(01)
.
|
[10] | 刘亚敏,赵光峰,夏鑫华,徐秋英,沈强. 麝香配伍冰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 2009,(06)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