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王艳. 黄土高原侧柏人工林修枝抚育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0 条
[1] 张顺恒. 闽东南桉树人工林生态培育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2] 王宏. 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3] 康瑶瑶. 长白落叶松移植苗分级施肥培育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4] 李江. 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5] 李兰花. 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水土保持林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6] 张群. 人工修枝对提高杉木木材质量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7] 刘宪钊. 热带海岸木麻黄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模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8] 柳新红. 白花树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油脂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9] 蔡伟建.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10] 刘新宇. 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森林培育模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05 条
[1] 鄢继文. 沿海山地杉木木荷混交造林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6) .
[2] 郭椿龙,吴国兰. 荒山及城市绿化中的优良树种[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4) .
[3] 王晓霞,姬学龙,丁瑞. 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工造林技术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3) .
[4] 奚荣. 旌德县森林经营现状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23) .
[5] 陈卫东. 香樟大苗移植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1) .
[6] 刘宜滨. 地形因子对闽南山区尾巨桉造林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7) .
[7] 林婷. 木荷防火林带营建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21) .
[8] 许生明. 福建柏柳杉人工混交林植被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3) .
[9] 沈东阳. 闽南山地福建柏米老排混交林生长量和土壤肥力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9) .
[10] 康建生. 林地清理和除草对福建柏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9)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佘远国,汪洋,张涛. 武汉碳汇林项目造林技术浅谈[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 2010 .
[2] 魏胜利,王文全. 关于中药资源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8 .
[3] 陈玮,王春俊. 湖北省短轮伐期用材林基地建设探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 2009 .
[4] 赖日文,刘健. 森林立地质量的遥感分类[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 2009 .
[5] 候晶东,宋丽华,曹兵. 外源药剂处理对柽柳苗木晾晒与栽植成活失水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 2009 .
[6] 佘远国,汪洋,张涛. 武汉碳汇林项目造林技术浅谈[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 2010 .
[7] 支恩波,李新利,李向军,刘春鹏,刘泽勇,王学勇. 不同育苗基质对白榆长根苗生长的影响[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8] 何慎,雷正菊,曹学良,何才生,李恂. 麻栎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