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 魏文坤. 不同艾烟环境对小鼠肺组织及肺微循环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
[2] | 顾倢. 不同艾烟环境对小鼠肺组织病理及抗氧化功能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
[3] | 段蓉. 艾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 2011
.
|
[4] | 吕学维. 野艾蒿挥发油对HeLa癌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 2011
.
|
[5] | 赵呈雷. 芦蒿秸秆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及其制剂学初步研究[D]江苏大学, 2007
.
|
[6] | 陈鹏. 四种植物油及其生物柴油脂肪酸组成性质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
|
[7] | 许磊. 抗脑衰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8
.
|
[8] | 周学莉. 五月艾、大叶桉提取物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8
.
|
[9] | 刘晓辉. 四种香料植物挥发油的提取及应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8
.
|
[10] | 沈灵犀. 西藏蒿属六种植物精油和精膏的提取、化学成分分析以及抑菌效果的研究[D]复旦大学, 2009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4 条
[1] | 蒋勇. 艾蒿主要药用成分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4)
.
|
[2] | 潘一廷,崔健,靳海波,焦玉海. 超临界CO_2萃取艾蒿挥发油工艺条件的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8,(04)
.
|
[3] | 安明,赵国君,梁书敏. 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0,(06)
.
|
[4] | 赵呈雷,贾晓斌,陈彦,黄丽霞. 芦蒿秸秆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分析试验室, 2007,(06)
.
|
[5] | 周学莉,朱天辉. 五月艾精油对非洲菊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08,(03)
.
|
[6] | 邓文强,王杰,王雄,李齐,王勇. 暗绿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11,(19)
.
|
[7] | 许磊,张兰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7,(03)
.
|
[8] | 胡林峰,崔乘幸,吴玉博,裴艳果. 艾蒿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
[9] | 徐亚军,赵龙飞. 野生艾蒿浸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 2012,(04)
.
|
[10] | 王艳荣,何云,苗志国,刘长忠. “绿色”饲料添加剂——艾叶的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9,(10)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高龙,王全杰,杨小岚,范怀林. 艾蒿精油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皮革中的应用[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 2010
.
|
[2] | 周次利,吴焕淦,马晓芃,王金海,赵天平,谭琳蓥. 艾化学成分生物学作用及安全性探讨[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 20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