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0 条
[1] 曲业飞. SO_4~(2-)与CO_3~(2-)拉曼光谱的群论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2] 王玉芳. 邻氨基对苯二甲酸类希夫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3] 刘信玉. 2-氨基-5-甲基吡啶类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4] 李文荣. La_(0.8)K_(0.2)FeO_3型钙钛矿掺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 2010 .
[5] 张军. Ge(S_xSe_(1-x))_2玻璃的组成、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0 .
[6] 秦敏税. 无助催化剂下精氨酸Schiff碱新配合物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D]浙江大学, 2010 .
[7] 朱清清. 表面活性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去除研究[D]东华大学, 2011 .
[8] 王诚军. 吡啶基苯并咪唑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9] 李晓萍. 后过渡金属吡啶类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10] 刘洋. 栎精2,3-双加氧酶模型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反应性[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 条
[1] 张其颖. 生物小分子钒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糖尿病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2] 高利坤. 细粒难选金红石矿分步浮选工艺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3] 吴青然. 2,2’:6’,2”-三联吡啶羧酸衍生物及其过渡/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光学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4] 孔继周. 几种纳米粉末与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和磁性能的研究[D]南京大学, 2011 .
[5] 杨君. 希夫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及新型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6] 王净. 两亲性多肽的合成、自组装和界面吸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2010 .
[7] 师慧敏. 类水滑石材料在不对称催化中的空间效应[D]北京化工大学, 2011 .
[8] 郑庚修. 草酰胺单核及多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1 .
[9] 范红松. Ca-P生物陶瓷表面/界面的形成、表征及其对材料骨诱导性的影响[D]四川大学, 2002 .
[10] 龙柱. 聚合氯化铝-有机高分子复合物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 200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37 条
[1] 李来兴,吴兵,章于川. N,N-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的合成与表征[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 王学智. 邻二氮菲氮氧化物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5,(01) .
[3] 唐定兴,王博. 稀土元素与邻氨基苯酚和4-(3,5-二苯基-2-吡唑啉-1-)苯磺酸的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01) .
[4] 赵梅,姚奇志. 不同的镍盐与乙二胺水杨酸醛schiff配合情况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4) .
[5] 李淑艳,时惠敏. Pt(Ⅱ)苊醌缩氨基硫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0,(04) .
[6] 刘舒曼,刘峰奇,郭海清,张志华,王占国. ZnO∶Tb纳米晶的制备、结构与发光性质[J]半导体学报, 2001,(04) .
[7] 李轶,张林生. 载铁001×7改性树脂的除氟性能与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06) .
[8] 张剑波,许振华,陈寿山. 二茂(取代茂)二异硫氰基钛、锆、铪的FT-IR光谱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6) .
[9] 李洪亮,郭国霖,桂琳琳,李崇嘉. 氰桥钌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谱学性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 .
[10] 莫建军,施林妹,舒增年,熊春华. 亚胺基二乙酸树脂对Ag(Ⅰ)的吸附性能及其原理[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方佑龄,赵文宽,黄玲,康俊明,袁良杰. 过氧化物热分解法制备SrTiO_3超细粉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 1995 .
[2] 罗民,曹传宝,汪浩,朱鹤荪. 溶胶-凝胶法制备(PLZT)铁电薄膜及掺杂对介电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 1998 .
[3] 于太保,徐卫兵,周正发,任凤梅. 新型镧三元配合物La(cin)_2(imi)_2·H_2O的合成及热稳定性、荧光、抗菌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 2010 .
[4] 孙涛,李珂,黄兴才,吴辉禄. 以碳为中心的苯并咪唑三足型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 2009 .
[5] 杨玉霞,孙鲲鹏,赵世芳,徐贤伦. La—Mn钙钛矿型催化剂用于高效消除VOCs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 2007 .
[6] 尹荔松,陈敏涛,黄生祥,周克省. 菱面片层氧化镁的制备及晶格畸变与反常红外特性[A]第八届全国内耗与力学谱会议论文集[C], 2006 .
[7] 闫柏军,张家芸,刘建华. 粉末固相反应合成LaCoO_(3-δ)动力学的等温热重实验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 2004 .
[8] 徐培苍,张晓云,李恩林. 不同岩体中四种辉石结构相的矿物物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4)[C], 1988 .
[9] 徐培苍,王永强,杨兴华,李广会. ZAS系列耐火材料晶体和分子网络结构研究及其侵蚀机理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0)[C], 1990 .
[10] 王军,许振华,赵绪安. 金属羰基化合物[CpFe(CO)_2]_2与金属氧化物表面作用的漫反射和光声红外光谱研究[A]分子光谱学进展(Ⅸ)[C], 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