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5 条
[1] 丁植磊. 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2] 钱春艳. 枸杞花药培养体系优化[D]西南林业大学, 2010 .
[3] 冷青云. 红花荷组织培养及不定根发生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4] 孙盛年. 小叶杜鹃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5] 胡宝刚. 西瓜ACC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分析与克隆[D]天津大学, 2010 .
[6] 孟金玲. 春石斛(Dendrobium nobile)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 2011 .
[7] 白伟琴. 波叶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 var. undulata)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建立及试管开花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1 .
[8] 庄军平. 辣椒(Capsicum annuum.L)花药培养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
[9] 袁惠燕. 不结球白菜花药培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2 .
[10] 苏秀红. 影响辣(甜)椒花药培养效率的因素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樊金会. 风信子离体花器官再生系统中激素诱导响应基因的分离和表达[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2] 李全梓. 风信子花器官特征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的激素调节[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3] 伍碧华. 小麦离体培养的营养器官与花器官发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3 .
[4] 金晓玲. 榉树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繁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3 .
[5] 宿红艳. 风信子胚珠特征决定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的激素调节[D]山东农业大学, 2004 .
[6] 郭英华. 生姜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变异[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7] 丁霞. 胡杨再生体系的建立及rolB-pttGA20ox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8] 宋建英. 邓恩桉微体快繁技术和耐寒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8 .
[9] 苏小俊. 普通丝瓜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及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2 条
[1] 张华,白志川,刘世尧,孙婵娟,马登峰,刘杨,刘洪. 试管开花植物研究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7) .
[2] 张素勤,邹志荣,耿广东,王海波,舒志强. 活性炭对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诱导和移栽基质的筛选[J]北方园艺, 2008,(05) .
[3] 郑玉梅,刘青林. 木本观赏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的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S2) .
[4] 冯莹,林庆良.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 2007,(36) .
[5] 王立娅,方正,李英丽,王利娜,宋朝辉.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5) .
[6] 秦俊芬,葛宇,屈淑平,桂明珠,崔崇士. 南瓜花芽分化解剖结构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10) .
[7] 王喆之,张大力,郝联芳. 离体条件下灯笼果花芽形成及开花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1991,(02) .
[8] 韩明玉,张满让,田玉命,张文波,张军科. 植物激素对几种核果类种子休眠破除和幼苗生长的效应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2,(06) .
[9] 杨文文,刘生财,赖钟雄. 苋菜试管开花初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0] 季彪俊,孙依斌. 活性炭在几种植物茎尖培养中的作用[J]福建农业学报, 2006,(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范燕萍. 我国观叶植物生产新技术[A]中国花卉科技进展——第二届全国花卉科技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 2001 .
[2] 雷雨,刘厚诚,陈日远,郑广填. 遮光对节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4 .
[3] 陈湖,张新生. 落叶果树休眠研究进展[A]全国第二次设施果树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 2005 .
[4] 邵建柱,邓秀新. 石榴种胚的离体培养及四倍体的产生[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