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0 条
[1] 衣申艳. 甘薯茎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基因型差异与环境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2] 宋肖静. GX50对与皮肤衰老相关的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 2011 .
[3] 李志.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对甘薯叶黄酮提取、结构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D]南昌大学, 2011 .
[4] 董永会. 转基因甘薯旱后复水的修复机制和叶片喷施H_2O_2的效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5] 李慧萍. NO供体药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6] 程俊霖. 人参皂苷对衰老小鼠皮肤和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抗衰老研究[D]四川大学, 2005 .
[7] 王应想. 甘薯藤活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功能研究[D]南昌大学, 2005 .
[8] 张匀. 甘薯叶菜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9] 许勇泉. 甘薯叶柄保鲜与甘蔗汁饮料开发[D]浙江大学, 2006 .
[10] 谢云涛. 低聚壳聚糖衍生物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陆燕元. 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中转Cu/Zn SOD和APX基因甘薯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2] 罗丽萍. 甘薯叶柄藤中试综合提取的活性多糖、类黄酮构成及生理活性研究[D]南昌大学, 2006 .
[3] 张彧. 红薯茎叶提取物生物活性及与其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 2007 .
[4] 黄晓伟. 三种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酪氨酸酶抑制能力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3 .
[5] 李绮丽. 莲子皮低聚原花青素分级分离、组分鉴定与抗氧化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3 .
[6] 黄晓伟. 三种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酪氨酸酶抑制能力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3 .
[7] 来吉祥. 黑豆萌芽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及其机理初探[D]江南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2 条
[1] 宋彦,董银卯,王友升,李莉,沙孛盿. 槐花中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5) .
[2] 黄晓昆,黄晓冬,卞美君. 南方碱蓬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 .
[3] 王凌云,岑颖洲,李药兰. 海藻的特殊功能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 2003,(04) .
[4] 欧阳玉祝,石爱华,李佑稷,罗世兰. 芦荟提取物在膏霜化妆品中的抗氧化性能[J]日用化学工业, 2008,(01) .
[5] 任清,李守勉,李丽娜,刘永国,董银卯. 银耳多糖的提取及其美容功效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 2008,(02) .
[6] 于露,李凡修. 羟基自由基的光度法分析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7] 安康,房伯平,陈景益,张雄坚,符史立. 甘薯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广东农业科学, 2004,(S1) .
[8] 马永全,黄雪莲,于新. 响应面法优化五味子提取工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0,(09) .
[9] 保志娟,吴武杰,贾锐,陈玲. 结晶紫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酚A的含量[J]光谱实验室, 2010,(06) .
[10] 王玫,张泰铭,熊运海. 超声波法提取紫甘薯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广州化学, 2010,(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姜银凤. 皮肤衰老及抗衰老化妆品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2] 李鹏,何聪芬,董银卯,王领,刘家熙. 火龙果茎凝胶汁的提取及美容功效的检测[A]第七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3] 郑洪艳,庞建平,苏宁,孟玉娇,刘娟,李静,朱建宇,王超. 天然植物紫外线防护效果研究[A]第九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
[4] 张晶,孟宏,董银卯,祝钧. 中草药延缓皮肤衰老的机制及其在化妆品中应用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