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郭娴. 运动及番茄红素对饮食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 2011 .
[2] 周贺伟. 叶酸、B族维生素对高半胱氨酸血症相关性肺栓塞的干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 2010 .
[3] 和雪改. 高半胱氨酸血症与肺栓塞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 2010 .
[4] 周振华. 大鼠可控制颈动脉狭窄模型建立及认知功能变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04 .
[5] 沈安娜. 清热通络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
[6] 成勇. 不同类型的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06 .
[7] 焦昆立. 河南汉族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D]郑州大学, 2006 .
[8] 崇爱国. 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CPT-1和GLUT-4的变化[D]安徽医科大学, 2008 .
[9] 董慧君. 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肾功能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 .
[10] 雷敏. 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王岩. 养心汤含药血清对H_2O_2诱导内皮损伤模型差异基因及ST3GAL2mRNA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
[2] 李永秋. 颈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之对策[D]吉林大学, 2004 .
[3] 杨开清. 清热化湿消瘀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 .
[4] 李晋生. 降脂宁调节胆固醇代谢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
[5] 丁奇峰. 姜黄素对血管内皮损伤和内皮细胞粘附及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 2006 .
[6] 刘春玲. 芦黄颗粒抗动脉内膜损伤术后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
[7] 李玉洁. 基于炎症反应的SL提取物防治AS作用及其对CD18表达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 .
[8] 林爱龙.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 2007 .
[9] 刘粉叶. 益肾活血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症因子表达调节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08 .
[10] 孟存良. 兔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后白介素-8水平变化及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1 条
[1] 宋晓明,朱文丽,刀京晶,李勇. 父母胱硫醚β合酶基因多态性对后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 2005,(06) .
[2] 钱怡宁,张茁.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J]北京医学, 2007,(07) .
[3] 徐会圃,刘长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核转录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表达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8,(05) .
[4] 成勇,帅杰,李朝武,涂明义,聂海岭. 家兔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形态学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7,(12) .
[5] 徐会圃,刘长梅,冯义柏.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核转录因子NF-κB和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06) .
[6] 李丽帆,李金平,顾国龙. 冠心病患者胱硫醚β-合酶基因G919A和C572T突变频率[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04) .
[7] 李丽帆,彭义,吴芳. 65例广西籍冠心病患者胱硫醚β-合酶基因9208G>A突变频率[J]广东医学, 2008,(06) .
[8] 黎耀晃,江炳章,李红民,林成绍,柳息洪.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胱硫醚合成酶(CBS 844ins 68)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J]解剖学研究, 2005,(04) .
[9] 李丽帆,彭义,吴芳,李金平,顾国龙,廖海珍. 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建立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04) .
[10] 成勇,李朝武,涂明义,聂海岭,帅杰.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意义[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刘海燕,刘永珍. 血浆同型半光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因素分析[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