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5 条
[1] 柳风祥. 中药提取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及多糖的提取分离鉴定和分子量测定[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2] 马英姿. 药用植物蚬壳花椒化学成分分析及繁殖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3] 张保顺. 橙皮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4] 吕佳. 中药苦芪缓释片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 .
[5] 闵江. 雷公藤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麻疯树籽的开发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 2011 .
[6] 欧阳建勋. 辣椒素抗有害生物及在稻谷绿色储藏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7] 齐升达. 基于离子液体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 2006 .
[8] 姜萍. 苦楝树皮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6 .
[9] 张前军. 连钱草、假木豆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 2006 .
[10] 杨立荣. 牛磺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6 条
[1] 李燕霞,杨卫民. 曼陀罗化感作用研究现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7) .
[2] 王廷璞,王勤,安建平,贾志国,陈娟. 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红茂草中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3] 黄德娟,刘成佐,饶军,梁桂燕. 花椰菜中芥子碱的热醇提取工艺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9) .
[4] 臧建成,辛福梅,王忠红. 刺槐小蜂对砂生槐种子的危害及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2) .
[5] 张晓华,魏艳,郝双红,徐亮,黄艳艳,孟昭礼. 几种藜科杂草化感作用的初步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5) .
[6] 范家佑,郁建平,胡美忠,郁建生,李静,杨硕. 博落回生物碱酸水提取工艺及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9) .
[7] 郭永强,张永清,刘涛. 先锋植物小果博落回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0) .
[8] 向刚,谭川江. 露蕊乌头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22) .
[9] 黄峰华. 果产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及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6,(09) .
[10] 杨三维,谢咸升,李红玲,王随保. 几种植物源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田振,宋洪涛. 中药雷公藤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1 .
[2] 谢君,潘存霞. 紫苏籽提取物提高肉鸡免疫功能及生产性能的研究[A]2010植物提取物与营养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3] 刘素琪,石建军,曹挥,贾峰彪,刘贤谦,师光禄. 植物的杀虫有效成分概况[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0 .
[4] 刘国军,刘映红. 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 2009 .
[5] 慈颖,马爱敏,张顺合. 植物源杀虫剂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25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资料汇编[C], 2008 .
[6] 刘华钢,陈毅文. 中药生物碱药代动力学研究近况[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 2009 .
[7] 许红玮. 中药提取现代新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A]第二届中草药提取关键技术与提取物产业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8] 谢君,潘存霞. 紫苏籽提取物在肉鸡日粮中使用效果研究[A]全球肉鸡产业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会刊[C], 2010 .
[9] 杨丽娜,刘志宏,张晶,宋洪涛. 雷公藤次碱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A]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