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 条
[1] 韩丹萍. 大白菜抽薹过程中发生叶色转变的分子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 2011 .
[2] 刘学成. 大白菜真叶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3] 杜正香.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生化特性和分子标记及遗传模型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4] 刘叶蔓. 大白菜、小白菜及芜菁成花过程中生理特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1 .
[5] 惠麦侠. 大白菜耐抽薹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6] 吕建华. 夏播大白菜未熟抽薹原因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1 .
[7] 王美. 大白菜遗传图谱构建及抗TuMV的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8] 樊明琴. 结球白菜高效离体不定芽再生体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9] 黄立华. 施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硝酸盐累积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4 .
[10] 朱丽华. 大白菜下胚轴高效离体不定芽再生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郭晶心. 白菜类蔬菜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子标记和大白菜发育的差异显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
[2] 李柱刚. 芸薹属(Brassica)脂肪酸合成基因的分子标记及系统发育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 2002 .
[3] 屈淑平. 结球白菜软腐病菌致病过程中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 2003 .
[4] 张松贺. 结球大白菜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构建与软腐病菌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5] 吴春燕. 大白菜风味品质构成因素及部分因素的遗传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8 .
[6] 高玉梅. 白菜类作物的分类与系统进化的分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7] 庄静. 大白菜和甘蓝型油菜AP2/ERF家族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8] 丁晓蕾.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8 条
[1] 杨晓云,张淑霞,张青霞,李登超,王萍. 春结球白菜品种比较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2002,(01) .
[2] 张淑霞,杨晓云,张清霞. 春结球白菜品种比较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1) .
[3] 张淑霞,杨晓云,张清霞. 秋早熟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4) .
[4] 张淑霞,孙兆法,宋朝玉,杨晓云. 春结球白菜品种比较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8) .
[5] 张淑霞,孙兆法,宋朝玉. 早熟耐热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1) .
[6] 曹守军,李涛,张焕春,夏秀波. 露地春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1) .
[7] 张淑霞,孙兆法,宋朝玉,崔健. 青岛地区春大白菜温度敏感性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3) .
[8] 苏学军,徐茂俊,金刚,赵传双,张涛,孔德禄,张吉祥. 大白菜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的转育与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 2011,(06) .
[9] 宋尚伟,王兰菊,张晓伟,毛光志. 大白菜喷施NaCl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5) .
[10] 何从亮. 大白菜挖心栽培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9)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徐文玲,何启伟,王翠花,牟晋华. 大白菜起源与演化研究的进展[A]中国十字花科蔬菜研究进展 2009——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