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0 条
[1] | 陈希. 了哥王滴丸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王鹏.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异黄酮和黄酮类成分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
[3] | 张峻梓. 一次性注射器微粒污染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 2011
.
|
[4] | 黄兴旺. 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脂肪的氧化稳定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
|
[5] | 孟勇涛. 注射用复方甘草甜素的制备及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
|
[6] | 杨善祥. 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盐酸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2
.
|
[7] | 杨军宣. 清胃口含片药学部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1
.
|
[8] | 沓小容. 纳米炭制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1
.
|
[9] | 慈磊. pH依赖型冠心苏合缓释微丸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1
.
|
[10] | 赵航. 中药一类新药隐孔菌的药材和制剂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赖玲. 三七总皂苷口服肠溶制剂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11
.
|
[2] | 罗晓健. 复方丹参多层缓释片及其体内外评价方法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1
.
|
[3] | 丁志平. 珍珠、雄黄和黄连纳米粉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
|
[4] | 杨南林.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中药过程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
[5] | 张彦. 基于扩散、溶胀和渗透泵机理的定时脉冲给药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 2004
.
|
[6] | 林媚. 基质型高分子药物缓释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 2007
.
|
[7] | 王丽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接枝改性、化学修饰及应用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 2007
.
|
[8] | 许霞. 宋以前方剂剂型的历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
.
|
[9] | 蔡鹰. 咽乐含片制剂及中药质控模式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
|
[10] | 钟杰. 超重力法制备超细抗生素药物颗粒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06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97 条
[1] | 沈爱宗,刘圣,施明德,柳涌,陈礼明. 复方甲磺酸培氟沙星滴耳剂的研制[J]安徽医药, 1998,(01)
.
|
[2] | 张少华,王嬛嬛. 多组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及不溶性微粒的分析[J]安徽医药, 2001,(04)
.
|
[3] | 朱德亮. 薄膜包衣光稳定性的初步探讨[J]安徽医药, 2005,(03)
.
|
[4] | 杨芒,张春红,王志强. 不同厂家加替沙星胶囊溶出度比较[J]安徽医药, 2006,(03)
.
|
[5] | 王志强,朱加银,吴继禹,黄学荪. 不同厂家盐酸曲马多片溶出度比较[J]安徽医药, 2006,(09)
.
|
[6] | 程蕤. 卡络磺钠注射液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J]安徽医药, 2007,(09)
.
|
[7] | 范小平. 谷维素片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2,(06)
.
|
[8] | 唐秋红,杜鹃,宫国俊. 静脉滴注沐舒坦致严重输液反应一例患者的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 2010,(01)
.
|
[9] | 张涛,高静,顾丽,王陆一,任建梅,王微. 醋与两种消毒剂室内消毒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6,(03)
.
|
[10] | 张静,王玉,高新富,李珂珂. 双黄连注射液在不同输液中的微粒观察及原因探讨[J]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2,(06)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 刘晓君,刘永飞,祝晓庆. 临床输液反应的诱因和预防措施[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8
.
|
[2] | 陈莹,李得馨,张悦. 肺部给药新剂型-吸入粉雾剂[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
[3] | 翟少钦,周丽萍,付文贵,薛梅,黄微. 郁金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A]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