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3 条
[1] | 陈慧娟. 槲皮素-钼配合物的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
[2] | 张继曼. 黑豆红花色苷的优化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
[3] | 李国锋. 灵武长枣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能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4] | 晁燕. 花生壳黄酮的提取及残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 2010
.
|
[5] | 宋庆浩. 热辅助解吸常压化学离子化源的构建与应用[D]浙江大学, 2010
.
|
[6] | 陈顺钦. 从抗氧化代谢途径对黄芩品质形成“逆境效应”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 2010
.
|
[7] | 孟利民. 外施蔗糖对高山杜鹃‘粉金蝶’理化特性及花色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
[8] | 宋金鑫. 黄酮通过激活DLC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的相关机理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
|
[9] | 王晓阳. 刺槐花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
|
[10] | 刘芳. 大丽花花朵形态及花色的遗传变异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 条
[1] | 尚永辉. 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光电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预估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
[2] | 孙翊. 瓜叶菊PCFH基因对花青素苷合成及花色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3] | 文瑾. 表面修饰纳米铜颗粒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
[4] | 王春燕. 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 2011
.
|
[5] | 王瑞. 植物多酚对皮革中Cr(Ⅵ)的防治机理及防治作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 2011
.
|
[6] | 林建中. 拟南芥4CL3基因在类黄酮合成代谢中的功能分析[D]湖南大学, 2009
.
|
[7] | 李东辉. 电化学传感器在药物及食品分析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 2009
.
|
[8] | 庞海丽.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和酶生物燃料电池电极研究[D]湖南大学, 2011
.
|
[9] | 李春斌. 银杏组织、细胞悬浮培养及银杏黄酮和萜内酯的提取、纯化和检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2
.
|
[10] | 张名位. 黑米抗氧化与降血脂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D]华南师范大学, 200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4 条
[1] | 王璐,黄晓东,陈红飞.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
[2] | 王忠民,石秀花. 野玫瑰色素性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
[3] | 张小艾,邓群仙,李名扬,左静. 紫罗兰花瓣类黄酮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6)
.
|
[4] | 李颖,王昌禄,刘常金,夏廉法,陈志强,陈勉华,江慎华.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香椿叶中槲皮素含量[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04)
.
|
[5] | 吕桂琴,郑传明,A.B.维什尼科夫. 植物黄酮的阴极还原及自由基检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3,(05)
.
|
[6] | 刘晓宇. Y-cydta和Y-dtpa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
[7] | 白新祥,胡可,戴思兰,王亮生. 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05)
.
|
[8] | 陈瑶,高建民,樊永明. 刺槐二氧六环溶剂抽提物热诱导变色光谱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S1)
.
|
[9] | 孙卫,李崇晖,王亮生,戴思兰. 蓝色瓜叶菊花青苷在花发育过程中的积累和变化规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03)
.
|
[10] | 杨海涛,李志洲. 铁扫帚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 李丽,刘传斌,肖建忠,李志斌. 高山杜鹃花色素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 2009
.
|
[2] | 白新祥,胡可,戴思兰,王亮生. 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 2002
.
|
[3] | 白新祥,戴思兰. 菊花花色研究进展[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 2002
.
|
[4] | 张琳,邵晟宇,温红宇. 槲皮素与DN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 2008
.
|
[5] | 帅凌飞,秦双双,胡国强,袁媛,黄璐琦,陈平. 活性氧代谢对黄芩有效成分积累机制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
[6] | 孙妍妮,王奎玲,刘庆超,刘庆华. 白头翁花色色素成分初步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 2013
.
|
[7] | 王桂香,何国芳. 电化学法研究DNA与芦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1)[C], 2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