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7 条
[1] 葛海霞. 烟气热能回收利用装置烟气流动换热优化与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1 .
[2] 刘世杰. 新型中高温热泵工质及其热力性能的研究[D]集美大学, 2011 .
[3] 宋倩倩. 转轮除湿与双级热泵耦合空调系统的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
[4] 孙芙蓉. 一种用于原油加热的新型热泵装置[D]中国石油大学, 2011 .
[5] 葛京鹏. 蓄热式烟气冷凝余热回收装置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6] 周旭凯. 16升强抽式冷凝燃气热水器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7] 陈清莹. 中高温热泵工质系统性能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8] 王一平. 工业余热发电系统蒸发器—泵—电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 2012 .
[9] 郭继平. 利用电厂余热的水环热泵系统设计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3 .
[10] 牛宝联. 双级压缩复叠式热泵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崔永章. 内置折边扭带管内混合气体对流凝结换热与阻力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
[2] 张喜来. 蓄热式低温余热回收及其在工业窑炉上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
[3] 汪海贵. 采用天然气的小型斯特林冷热电三联供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
[4] 熊钧. HCFC123高温工况下水平管外冷凝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5] 马利敏. 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 2006 .
[6] 郝红. 除湿转轮与冷热联产热泵耦合式空调系统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 2006 .
[7] 李辉. 燃气内燃机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应用实践研究[D]清华大学, 2006 .
[8] 鞠志忠. 大庆外围油田降温集油输送及综合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 2010 .
[9] 王莹. 高温热泵热扩容技术及其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 2012 .
[10] 胡晓微. 新型干式工业空调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6 条
[1] 詹柏林,朱有兰,陈颖,张永泉. 金属换热器防腐技术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 2006,(12) .
[2] 汪海贵,薛飞,张鲲鹏,朱辰元,阎珽. 天然气热气机的小型热电冷联供系统研究和经济性分析[J]柴油机, 2004,(04) .
[3] 蓝少健,朱冬生. 节能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研究进展[J]日用电器, 2009,(11) .
[4] 穆连波,王随林,葛海霞,严欢,罗雪莹. 防腐表面特性对烟气凝结换热影响的实验研究[J]建筑节能, 2010,(12) .
[5] 朱秋兰,史琳,韩礼钟,朱明善. 中高温热泵新工质HTR02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5,(02) .
[6] 刘南希,史琳. 单位质量压缩功与比容积压缩功的应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5,(04) .
[7] 陈军,史琳,张金龙,张璧光. 高温除湿干燥机的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6,(03) .
[8] 刘原卿,史琳,朱秋兰. 中高温工质在蒸发器中的换热模拟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6,(S1) .
[9] 贺广兴,凌勋. 热泵技术在旅游船废热回收上的应用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
[10] 陈志勤,杨卫国. 压缩式热泵在醋酸丁酯酯化工艺中的应用探讨[J]广州化工, 2004,(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徐俊芳,王随林,潘树源,史永征. 天然气锅炉烟气热能回收利用装置工程应用方案探讨[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2009 .
[2] 唐志伟,刘爱洁. 油田污水余热资源开发利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 2009 .
[3] 王随林,潘树源,艾效逸,刘贵昌,傅忠诚,史永征,张春雷. 天然气供暖锅炉热能回收利用与工程示范[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