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3 条
[1] | 彭浩. 秦巴山区虎杖中产白藜芦醇(苷)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2] | 叶晶晶. 桑树中产1-脱氧野尻霉素微生物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3] | 蔡永欢. 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
[4] | 马世峰. 4种园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动态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
[5] | 王吉祥. 一株产石杉碱甲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0
.
|
[6] | 沈振东. 毛脉酸模内生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
|
[7] | 贾丹丹. 毛脉酸模内生真菌抗肿瘤药效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
|
[8] | 罗珊珊. 马尾树内生真菌D4115活性代谢产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
[9] | 孙培欣. 三尖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11
.
|
[10] | 赖珍珍. 华南忍冬(山银花)内生菌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 赵玥. 两种金线莲生长及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 2009
.
|
[2] | 禹利君. 皱边石杉种质资源SSR多态性分析、PS-ID验证与其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
|
[3] | 王建锋. 植物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D]厦门大学, 2001
.
|
[4] | 吴鸣建. 小叶丁香组织(细胞)培养合成橄榄苦甙[D]郑州大学, 2003
.
|
[5] | 高克祥. 内生真菌Chaetomium spirale, Stagonospora sp.与病原菌、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
[6] | 沈志滨. 香鳞毛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肤痒宁软膏的研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5
.
|
[7] | 冯俊涛. 大花金挖耳杀菌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
[8] | 阮丽军. 植物内生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2006
.
|
[9] | 王淑丽. 复方仙贞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平衡能力的影响及其对成骨细胞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
|
[10] | 彭金年. 杜仲叶中杜仲胶含量与分子量分布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7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8 条
[1] | 余波,赵力,曹建波,彭远义. 植物内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3)
.
|
[2] | 邓雪萍,杨博. 药用植物内生菌及其产生的活性成分研究现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1)
.
|
[3] | 王丽娟,刘苏萌,司艳红,何培新. 油菜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
[4] | 王锦文,边才苗. 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6)
.
|
[5] | 何劲,康冀川,谢红艳,雷帮星,文庭池. 我国部分区域链格孢属rDNAITS区序列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
|
[6] | 李端,郭利伟,郭伟云,李延兰. 抗肿瘤药用植物及其内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
|
[7] | 孙奎,苏印泉. 无花果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3)
.
|
[8] | 管铭,王锦文,边才苗. 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4)
.
|
[9] | 陶广松,崔胜彬,蒋建辉,卓志远,邓洋洋,张轩波. 3种药用蕨类植物水提取液抗菌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1)
.
|
[10] | 曹晋忠,郑朝辉,刘艳云,范黎,李玉. 4个黄芩内生真菌菌株的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