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9 条
[1] 吴茜. 中国香菇自然种质遗传多样性SRAP和IGS2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王金彬. 戴氏虫草(Cordyceps taii)的化学成分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3] 路新彦. 香菇多糖的深层发酵与分离纯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4] 张丽艳. 从蛹虫草栽培残渣中提取分离虫草素及其抑制肿瘤活性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0 .
[5] 李宁. 健脾益肾泄浊法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证型)患者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6] 范书军. 蜜环菌产甘露醇发酵条件与甘露醇测定方法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 2011 .
[7] 王加瑛.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 2011 .
[8] 孙振红. 芦荟提取物抑菌抗病毒及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9] 刘洪娜. 蜜环菌饮料研制及其对小鼠免疫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10] 温远珍. 基于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评价的肝脂消颗粒剂药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3 条
[1] 李蓉. 一种新型虫草生物学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2] 刘华晶. 基于不同分子标记的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3] 于征. 健脾运湿法对单纯性肥胖糖调节受损脾虚不运证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抵抗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4] 李淑萍. 五积散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激素和糖脂代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5] 华洋林. 竹荪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6] 徐军伟. 灵芝细胞在液体静置培养和振荡培养中单体灵芝酸的生产及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D]华东理工大学, 2009 .
[7] 姚芳杰. 金顶侧耳基因连锁图谱与双—单交配机制解析及高温型菌株选育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2 .
[8] 李典忠.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子实体及发酵液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2 .
[9] 石若夫. 栀子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及其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 2002 .
[10] 韩月恒. 抗肿瘤中药成分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1 条
[1] 孔小卫,于敏,查向东. 安徽蜜环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
[2] 邹盛勤,陈武.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3) .
[3] 曹沛森,胡洪禄,赵东风,王文政,马天芳. 香菇大枣复合保健袋泡饮品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7) .
[4] 周劲松,熊辉岩,杨春江,焦迎春,盛海彦. 黄绿蜜环菌子实体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
[5] 王奇,薜阳. 野生蛹虫草与培植蛹虫草SOD酶活力的对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6] 张玉军,孔浩,王清路. 香菇药用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1) .
[7] 张建军,徐洪利,赵斐,孔丽丽,田晓梅,李志辉,宋爱刚. 虫草多糖结构及免疫功能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
[8] 宋成芝,徐燕.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0) .
[9] 吴晓峰,刘春美,潘扬,蒋亚萍,潘稚云. 发酵时间对灵巴菌质毒性成分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1,(22) .
[10] 叶晶晶,曹宁宁,殷浩,张剑飞,吴建梅,胡祚忠. 蛹虫草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张帆,丁浩,曹研,吕龙,杜木英. 超声波辅助提取蜜环菌子实体多糖的工艺研究[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11 .
[2] 李树森,张前福,殷书学. 生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探索与实践——留坝县万窝猪苓人工半野生栽培示范园一期工程试点[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 2010 .
[3] 李小宇,祝长杰,王芹,李森,薛强. 我国蛹虫草(Cordceps militaris)研究进展[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 2009 .
[4] 边银丙,熊巧玲. 中国食用菌DNA分子标记研究的十年历程回顾[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5] 林杰,游明乐. 食(药)用菌菌质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6] 林杰,游明乐. “血脂通”有效成分与调节血脂功能的临床试验[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7] 时东方,刘朴,潘景芝,潘晓曦,王琦. 棘豆蠕孢菌的液体优化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初探[A]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8] 林芳灿. 香菇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的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8 .
[9] 肖扬,李黎,吴茜,边银丙. 香菇SSR-PCR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初步应用[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8 .
[10] 张文会,城所隆,王宏岩,李晓梅. 中国、日本大型真菌名称对照[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