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8 条
[1] 王延秀. 浓缩单宁合成的分子调控及紫花苜蓿遗传转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2] 李望丰. SsNHX1基因在紫花苜蓿中的表达及其耐盐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
[3] 张立全. 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建紫花苜蓿耐盐新种质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1 .
[4] 戴佳信. 内蒙古河套灌区间作作物需水量与生理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5] 刘金花. 环境因子对黄芩植株代谢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6] 刘中亮. 盱眙火山岩山地典型植被群落结构及抗旱机理[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7] 武德功. 豌豆蚜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调控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1 .
[8] 张桦. 新牧1号杂花苜蓿抗逆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 2011 .
[9] 张仁和. 玉米品种抗旱生理特性与氮素调控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10] 尚晨. 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遗传效应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58 条
[1] 魏秀俭. 玉米自交系耐旱性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2) .
[2] 耶兴元,何晖,张燕,朱献辉. 脯氨酸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苗抗热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5) .
[3] 彭金光,孙玉宏,师瑞红,谢国生. 不同西瓜品种萌发期耐冷性的综合比较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1) .
[4] 刘瑞峰,张新全,刘金平,杨烈. 3种紫色土对紫花苜蓿根系发育及生物量构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10) .
[5] 刘世鹏,刘济明,曹娟云,陈宗礼. 水分胁迫对枣苗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其核酸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8) .
[6] 张建波,白史且,张新全,钟肖. 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4) .
[7] 任鸿远,贾志宽,韩清芳. 紫花苜蓿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3) .
[8] 刘世鹏,刘长海,曹娟云,刘冲. 用煮沸撕取法观察表皮气孔的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0) .
[9] 张利雅,张泽光,张春玲. 浅谈张家口市土地沙化现状及防沙治沙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
[10] 林丽秀,白史且,张新全,张玉. 中国南方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 条
[1] 邢启明,孙启忠,高凤芹. 苜蓿生产燃料乙醇研究[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2] 王凤华,林德清. Ca~(2+)对茄苗抗寒力的效应[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0 .
[3] 任爽英,刘春,冯冰,黄璐,董丽. 百合切花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 2010 .
[4] 范富,张宁,张庆国,邰继承,孙德志,苏雅乐,陈晓彩. 施肥对敖汉苜蓿鲜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 2007 .
[5] 周禾,何梅,王晓荣. 野牛草研究进展[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 2006 .
[6] 张文旭,曹致中. 长穗苜蓿品系选育报告[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7] 王晓娟,杨晓莉,孙月华,卓仁英. 苜蓿(Medicago sativa L.)遗传图谱构建及其应用[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8] 杜利霞,董宽虎. 牧草耐盐性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9] 万里强,李向林,石永红,何峰,贾亚雄,何丹,郑敏娜. PEG胁迫下4个黑麦草品种生理生化指标响应与比较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10] 于洪柱,王志锋,金春花,徐安凯. 苜蓿杂交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