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陈若雯. 高产胞外多糖乳酸乳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孙希叶. L-组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D]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1 .
[3] 罗俊. 欧典螺旋霉素的组分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 2011 .
[4] 徐玮. 产脂肪酶菌株Aspergillus oryzae WZ007的诱变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与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 2012 .
[5] 蔡杨君. L-组氨酸和L-脯氨酸消旋和不对称转换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6] 许益清. L-组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D]江南大学, 2005 .
[7] 何俊锋. L-组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D]江南大学, 2006 .
[8] 陈晓梅. 姜瘟病原菌拮抗放线菌SR-11菌株诱变选育及固体发酵可行性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
[9] 符昌雨. 传统腌制和发酵动物性食品致突变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
[10] 陈静. 传统植物性发酵食品致突变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杨锡洪. 以血红蛋白制备腌制色素替代亚硝酸钠发色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宋佳,刘建成,娄恺.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L-组氨酸摇瓶发酵培养基[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8,(02) .
[2] 郭四化,吕俊,许文松. L-组氨酸不对称转化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
[3] 张淼,高年发. L-组氨酸高产菌种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进展[J]发酵科技通讯, 2009,(03) .
[4] 贾啸静. 微生物药物产生茵诱变育种方法的应用和进展[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06,(01) .
[5] 陈乃富,陈存武,张莉,谷仿丽,韩邦兴,胡小亮. 蕨菜黄酮提取物的抗突变作用[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08) .
[6] 郭四化,吕俊,许文松. L-组氨酸的消旋研究及不对称转化法合成D-组氨酸[J]江南大学学报, 2006,(01) .
[7] 李朝阳,陈玲,吴娆,王湘. 镉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11,(06) .
[8] 韩丽丽,刘敏. 诱变方法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J]酿酒, 2008,(03) .
[9] 丁晓雯,付昌雨,谭建东. 泡凤爪遗传毒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02) .
[10] 丁晓雯,陈静,谭建东. 豆瓣酱遗传毒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10,(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王羽,张昭,康学军.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计联用测唾液中的组氨酸[A]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