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6 条
[1] 孙立业. 光助芬顿技术处理炼油废水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 .
[2] 范福林. 新型收油器的流体数值模拟与优化[D]大连海事大学, 2011 .
[3] 黎叩晨. 表层黄土对含油废水的处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
[4] 王波. 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石化企业外排水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 2011 .
[5] 李孝梅. 胺化有机絮凝剂的合成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 2011 .
[6] 田渭蓉. 炼油企业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 2011 .
[7] 赵宇坤. 油田含聚污水微波降粘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1 .
[8] 刘道友. 底流管结构对旋流分离的影响机理及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1 .
[9] 焦俊超. 基于GIS的渤海湾溢油预测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10] 崔文博. 絮凝—膜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的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刘文全. 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2] 张志东. 辽河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 2011 .
[3] 桂许春. 碳纳米管绵宏观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 2010 .
[4] 庄晓虹. 室内空气污染分析及典型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D]东北大学, 2010 .
[5] 居荫诚. 环境友好润滑油润滑性、生物毒性及其评定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03 .
[6] 黄彪. 杉木间伐材的炭化理论及其炭化物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
[7] 赵东风. 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
[8] 田广军. 基于三维荧光谱参数化及模式识别的水中油类鉴别与测定[D]燕山大学, 2005 .
[9] 夏文香. 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5 .
[10] 秦华明. 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8 条
[1] 孙立业,宋子岭. 光助芬顿技术处理油母页岩干馏污水效果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0,(04) .
[2] 崔江瑞,张珞平. 厦门湾环境容量研究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式的确定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11) .
[3] 何月,凌旌瑾,陈业钢. 新型改性聚丙烯腈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7) .
[4] 李为民. 污水深度处理后的回用[J]节能与环保, 2007,(01) .
[5] 孔惠,陈家庆,桑义敏. 含油废水旋流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4,(04) .
[6] 赵东风,路帅,陆晓华. 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中试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 2003,(12) .
[7] 吴伟立.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 2009,(01) .
[8] 李德豪,何东升,陈建军,钟华文. 膜泥法A/O工艺处理炼油污水工艺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0,(01) .
[9] 李德豪,梁晓,赵果鲜,钟华文,沈豪祥. 炼油污水气浮絮凝处理中试[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1,(02) .
[10] 李德豪,黄玉新. 提高氧化沟处理炼油污水效能的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1,(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胡开亮,严佳珺. 炼油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2] 郭聪会,孙来九,田忠,郭人民,李恒欣. 壳聚糖、2A-2复合絮凝剂两段法处理油气田钻井废水[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 2008 .
[3] 侯影飞,周洪洋,祝威,张建,李世博,李春虎. 褐煤半焦KOH活化制备含油污水除油吸附剂[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