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46 条
[1] 廖春雨. 固氮内生菌HMLR8和HMLR13对水稻的促生效应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于海涛. 粗山羊草遗传多样性及与普通小麦D组染色体多样性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3] 董法宝. 桑树内生拮抗细菌Burkholderia cepacia Lu10-1的抑菌机制及对家蚕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4] 叶晶晶. 桑树中产1-脱氧野尻霉素微生物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5] 李瑾. 金银花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抗菌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 2010 .
[6] 刘涛. 西宁地区番茄内生芽孢杆菌定殖规律及促生效应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2010 .
[7] 游嘉. 油茶炭疽病生防菌剂Y13的研制及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8] 龚韡斌. 本地红树林促生菌(溶P菌和固N菌)的分离及剂型研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9] 王玉凤. 小麦叶锈病的生物防治及水杨酸诱导抗病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10] 高琳娜. 五株生防细菌对苹果再植病菌的拮抗作用及生防效果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8 条
[1] 李振东.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优势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2] 丁硕. 冰缘植物内生细菌与高山离子芥抗寒性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3] 龚明福. 新疆苦豆子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抗菌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4] 史应武. 内生菌分离筛选及其对甜菜促生增糖效应研究[D]石河子大学, 2009 .
[5] 袁树忠. 辣椒疫霉颉颃菌的筛选鉴定、生防机制及与杀菌剂的协同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6] 曹云. SQR 9微生物有机肥防治黄瓜土传枯萎病的效应与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7] 霍振华. 多粘类芽孢杆菌SQR-21芽孢形成、萌发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8] 赵青云. 抗甜瓜枯萎病生防菌及其生物有机肥的生防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9] 郭丹钊. 分离自商陆的根际真菌SL-30杀灭钉螺作用研究[D]江苏大学, 2012 .
[10] 于金凤. 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及云南丝核菌属真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9 条
[1] 陈凯,李纪顺,杨合同,魏艳丽,黄玉杰,周红姿. 越南伯克霍尔德氏工程菌株B418-37的温室防病增产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7) .
[2] 思彬彬,杨卓. 微生物农药发展概况[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8) .
[3] 刘从根,骆婷,丁克坚.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8,(21) .
[4] 张紫肖,蒋继志,吴素玉,李洋. 几种内生菌促进辣椒幼苗生长及抗早疫病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23) .
[5] 王祥勇,周光爱,王燕. 不同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控病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00,(05) .
[6] 齐永霞,丁克坚,陈方新,陈莉.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6) .
[7] 王彰明,陈群,韩春香,陈厚德. 小麦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稳定性及对小麦纹枯病菌致病作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4) .
[8] 陈欣,刘常宏,王艳艳,顾玉诚,幸颖,汤城. 内生细菌ZJ1105的分离及其抗真菌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4) .
[9] 吴赟生,张森泉,张荣,李平东. 菠菜内生细菌SEB的鉴定及拮抗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10] 袁虹霞,刘建华,钱圆. 生防细菌B296·B253对小麦纹枯病防病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高旭红,何松涛,官会林,唐蜀昆,李文均,陈晓波. 香石竹设施栽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16S rRNA系统遗传多样性分析[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2] 何衍彪,詹儒林,赵艳龙.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3] 仝赞华,马淑梅,王昌家,郭荣君,李宝英,罗鸿燕. AS818生防菌剂防大豆根腐病田间效果评价[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4] 陈宇航. 正红菇仿生栽培的理论与实践[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5] 全鑫,薛保国,杨丽蓉,孙虎. 小麦全蚀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 2009 .
[6] 闵红,李洪连,袁虹霞,邢小萍.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预警专家系统(WSWES)知识库的构建[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 2003 .
[7] 邱思鑫,阮宏椿,关雄,胡方平. 植物内生促生防病细菌的筛选[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 2003 .
[8] 李纪顺,陈凯,杨合同,郭勇,蒋红彬. 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的生物学特性[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4 .
[9] 王天龙,汪来发,朴春根,朱天辉,张晓美. 细菌根部定殖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10] 陈远凤,喻国辉,黎永坚,牛春艳,杨紫红,陈燕红,程萍. 花叶艳山姜内生菌S_(11)的分离鉴定和抗菌谱测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