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范紫煊. 生姜提取物对食品大肠菌群的抑制作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 条
[1] | 徐国祺. 樟树叶提取物复配及其处理毛竹抗菌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
[2] | 张君萍. 沙葱籽油和多糖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
[3] | 刘志伟. 菱叶红景天有效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
[4] | 李敏晶. 微波辅助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
|
[5] | 王巧娥. 甘草有效成分的新型提取技术及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 2004
.
|
[6] | 申瑞玲. 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纯化及功能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 2005
.
|
[7] | 梁英. 黄芩黄酮浸提动力学及浸提工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
[8] | 王晓. 超临界CO_2/超声波强化萃取-高速逆流色谱纯化技术的集成及其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 2004
.
|
[9] | 周新. 提取方法及毛细管电泳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 2005
.
|
[10] | 刘忠英. 中药化学成分在炮制、配伍和提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转运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7 条
[1] | 宋曙辉,何洪巨,王文琪,武兴德. 运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提取紫苏籽中油脂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9)
.
|
[2] | 张霞,刘敦菊,徐立,眭顺照,李名扬. 白兰叶挥发油提取方法及工艺条件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03)
.
|
[3] | 陈春刚,韩芬霞.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3)
.
|
[4] | 韩俊凤,贾林艳. 落叶松中二氢槲皮素提取新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4)
.
|
[5] | 刘鸿高,王元忠. MAE-分光光度法测定大白口蘑中总黄酮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1)
.
|
[6] | 陈小利,吕俊芳,张美丽,过志凌. 微波提取黄柏根中天然色素及其性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
[7] | 杨兵,余明,吴晓蕾,纪鑫,成佳蕾,刘文莉. 微波萃取蒲公英中总黄酮工艺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8)
.
|
[8] | 李四生,李家涛,李昌安,吴英.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9,(06)
.
|
[9] | 董华,欧锦强. 微波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06)
.
|
[10] | 顾艳丽,王东凯,陈修毅,葛翠明,刘莱,徐飒. 红景天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 2003,(09)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 李雪梅,周围. 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中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 2006
.
|
[2] | 黄恺婷,王根女. 微波提取紫苏叶中酚类成分的工艺研究[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 2009
.
|
[3] | 宋建红,汪建华. 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茶叶中茶多酚的工艺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微波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5
.
|
[4] | 钟先锋,黄桂东,朱文学. 荷叶中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 2006
.
|
[5] | 王占彬,代义强,朱世康,李峰. 微波辅助提取刺槐种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参数优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6] | 吕华瑛. 中药制药工业中的新技术及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 2003
.
|
[7] | 宋学玲,杨守娟. 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提取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 2003
.
|
[8] | 陈晓飞. 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A]2009浙江省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
|
[9] | 徐冰,徐昕,王鹏龙,龚晏,田雨菲,王明希,张华铮,贾小慧,李强,雷海民. 中药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 2014
.
|
|